会跳舞的植物
- 日期:2009-10-27 09:0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舞草又称风流草,是豆科多年生小灌木,高可达1.5米,具三出复叶,顶小叶大,长约 8 厘米,侧小叶长仅 2 厘米左右,花紫红色,荚果有 5—9个荚节。舞草产于我国华南、西南的广大地区,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舞草“跳舞”,并非整个植株在运动,引起人们兴趣的所谓舞蹈,是它的一对侧小叶能进行明显的转动:或做360度的大回环,或做上下摆动。同一植株上各小叶在运动时有快有慢,颇具节奏。时而两片小叶同时向上合拢,然后又慢慢地分开平展,似蝴蝶在轻舞双翅;时而一片向上,一片朝下,象艺术体操的优美舞姿;有时许多小叶同时起舞,此起彼落,颇为奇观。舞草侧小叶的转动既不像含羞草那样由外界刺激引起,也不似向日葵那样有明显的趋光性,而是我行我素,别具一格。这种运动现象在植物界确属罕见。每当夜幕降临,舞草便进入“睡眠”状态,叶柄向上贴向枝条,顶小叶下垂,就象一把合起来的折刀。随着晨曦的到来,它的叶腋角度增大,顶小叶被撑开。如果在舞草进入“梦乡”以后,将它的顶生小叶往上抬,就会发现它在下垂时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紧张状态,叶腋的角度和顶小叶与叶柄的角度难以随意改变。它的叶柄上举、顶小叶被压下,是由于在顶小叶及整个复叶的叶枕部有一群细胞增加了膨压所致;在白天正常状态下,增加膨压的却是叶枕处位置正好相反的一群细胞。舞草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紧张性睡眠”呢?我们知道,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采取与地心引力方向垂直的开展姿势,以便更好进行光合作用;而夜晚,叶片采取与地心引力方向一致的下垂姿势,就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这也是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方式。舞草即使在午夜“睡眠”状态下,小叶也仍在徐徐转动,只是速度比白天慢。那么舞草由于什么原因而舞动呢?目前仍是个谜。我们知道,豌豆的羽状复叶顶端3—5个小叶变态为卷须,卷须在生长过程中是不断旋转的,一旦遇到他物便缠绕其上。由此,我们产生了一种假想,与豌豆同科的舞草,是否在演化过程中也接受了小叶转动的遗传信息,却没能得到小叶变成卷须的基因,因此产生了这种难以捉摸的“舞蹈现象”。对此,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