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生产蛋白质
- 日期:2009-07-27 09:0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材料,每个人在一生中要吃下约1.6吨蛋白质。然而,蛋白质是地球上最为缺乏的食品,按全世界人口的实际需要来计算,每年缺少蛋白质的数量达3000~4000万吨。可见,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意义,它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60年代,英国率先实现了单细胞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此后,日本、美国、法国、前苏联、德国相继建立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厂。步入90年代,全世界单细胞蛋白的产量已经超过2000万吨,质量也有了重大突破,从主要用作饲料发展到走上人们的餐桌。发生在欧洲的一项进展是颇为有趣的。那里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细菌——一种极为能干的氢细菌。这种氢细菌只吃氢气和空气就能合成蛋白质,并排出纯净的水。不过,要获得廉价的氢气,只有用电来分解水才行。于是,科学家们就计划在阳光充沛的荒漠上建造新颖的太阳风电站,用太阳来生产电,然后制取氢气,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
这样,“荒漠变良田”的美好愿望就有可能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实现了。在大米、玉米、小麦中添加少量赖氨酸,就能极大地提高营养价值,接近动物蛋白的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用添加赖氨酸来强化植物蛋白的营养,是解决不发达国家人口膨胀、营养缺乏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令人高兴的是,发酵工程已经能大量生产赖氨酸了。最早用发酵法生产赖氨酸是在60年代初。那时的原料是葡萄糖水,生产效率也很低下。随着发酵工程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不仅通过筛选找到了一种又一种高产的菌种,还通过物理、化学方法的诱导和基因工程的协助,造就了一种又一种性能优异的菌株,使得赖氨酸的产率大大提高,而且原料也改而使用价格低廉的化学工业品,如生产尼龙的一种副产品等。
目前,国际市场上1千克赖氨酸的价格仅合人民币5元左右。而在1吨粮食里添加2~4千克赖氨酸,就相当于增产了100千克鸡蛋,或是50千克猪肉。换句话说,10元钱的赖氨酸,就等于是50 千克猪肉。算算这笔帐,你能不赞叹发酵工程的神通广大吗?今天的发酸工程已经能生产所有的20多种氨基酸,所以这一部分的发酵工程被称为“氨基酸工业”。这20多种氨基酸,有的被用作食品添加剂、调味品,有的是药品,有的则充任饲料添加剂,间接地为人类服务。氨基酸工业的产品,早已进入了家家户户。你家里不是常使用味精吗,那就是一种。味精的学名叫谷氨酸钠,它的主要成分就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
在本世纪30、40年代,味精还是用小麦、大豆等粮食作原料,用盐酸水解法来生产的。每30吨小麦只能生产1吨味精。60年代开始用发酵法生产,原料改为淀粉、葡萄糖。后来又逐步改为使用醋酸,既节约了粮食,又降低了成本。80年代末全世界味精的产量已达到40 万吨,光日本就要生产七八万吨。全世界的氨基酸产量每年都稳定增长,幅度在10%左右。除了有些氨基酸用作药品外,还有许多药品生产是发酵工程的“势力范围”,而且这一“势力范围”在逐年扩大。例如抗菌素,这个人们很熟悉的药品大家族,几乎无一不是发酵工程的产品。其他如比黄金还贵的干扰素,治糖尿病的特效药胰岛素等,也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