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国范围内对民办教师实行“一刀切”,张秀娟的丈夫也在清退范围内,而在五三乡南大甸子小学只有张秀娟没有被清退。陶平说,实在没有办法让张秀娟回家,否则六年级就没有人带。“那个时候初中如果考不上,每个学生需要交400元钱。”陶平说。
不过,张秀娟留下来也是个问题,最终五三乡决定为张秀娟办理幼儿教师资格证。1998年6月—7月,张秀娟先后获得了省市人事部门颁发的教师聘任证书。
得到了省人事厅和市人事局的聘任证书后,张秀娟以为转正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因此对工作更加执著。张秀娟说,她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晚上又很晚才回家,常常是每天讲课5个小时以上,“整个脸都木了,回家的时候必须用手捏住腮帮子才能说出话来。”由于长时间讲话、紧张,张秀娟患上了神经性胃痉挛,每天回到家里饭都不能做。直到现在,遇到紧张的事情胃就会痛。
“但是,每当自己所教的学生有了出息,心里还是相当高兴。”张秀娟说。可是,天不遂人愿,随着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农村的教育机构、师资力量开始整合。2001年,五三乡行政区划脱离了东陵区,南大甸子学校由东陵区南塔街道办事处管辖。3月15日,记者看到了张秀娟的众多证书中仅有一张是盖有“东陵区南塔街道办事处”公章的。
2001年8月22日,各中小学教师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这一天,打足了精神的张秀娟从家里来到了南大甸子小学,然而,学校已经被另一所小学合并了,但没有人通知张秀娟该到哪里继续任教,一个有着15年教龄的优秀教师完全还原了其农民的身份。
[困境] 失业之后穷困潦倒
35岁的张秀娟除了教书什么也不会做,却不得不离开讲台。
“突然失去了工作,让我这个在村子里一度风光的人物顿时颜面扫地。”张秀娟在家里一病不起,卧床半年。身体康复以后,丈夫怕她在家再憋出毛病,就带着她开农用三轮车到市里拉建筑残土。丈夫像带个孩子似的,成天就让她躺在车里。
转过年来,城市里不允许农用车上路,丈夫失去了工作。张秀娟壮了胆子,在家里开起了黑补课班,主要针对小学考初中的。刚见些效益,结果,到了2004年国家取消小升初考试,补课也随之终止。
2005年,在亲属的帮助下,张秀娟夫妇开了家建材商店,但是教书出身的他们对做生意几乎一窍不通,买卖做起来很吃力。2006年,丈夫发生了车祸,至今行动不便。张秀娟几乎沦落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
[迷惑] 有人在“过河拆桥”?
但即便如此,张秀娟也并没有想到要找政府解决问题。
今年春节前的一个偶然机会,张秀娟得到了有关民办教师的两份文件。一份是1999年沈阳市人事局等5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从合格民办教师(长代教师)中选招公办教师的通知》,另一份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6年下发的《关于妥善解决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而根据第一份《通知》的规定,张秀娟完全符合转正的标准。然而,是谁将如此重要的文件尘封多年的呢?
张秀娟不干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有可能是在某个人的手里给葬送了。想想自己这么多年付出的和失业后所承受的,张秀娟深深地体会到了一种“过河拆桥”的感觉。她说:“如果当初不选择这个职业或者能够顺利转正,可能日子都要比现在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没有转正,但是《劳动法》还规定了有事实劳动合同8年以上就必须视为正式合同啊!”
[调查] “代课”与“民办”的差异
对于张秀娟的经历,沈阳市东陵区教育局办公室的钟主任表示并不知情,但他承认,这部分老师在中国教育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记者质疑张秀娟是什么身份的时候,钟主任认为,张秀娟一定是代课教师,而并非民办教师。至于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区别,是指(在教育局)在册的就是民办教师,而非在册的就是代课教师。民办教师有转正的机会,可以变成正式教师,代课教师就没有。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