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东陵区一优秀民办教师张秀娟在该区一农村小学连续任教15年,正当其满怀希望能够转正的时候却突然于2001年莫名失业,相关部门不但没有任何解决或者补偿的办法,甚至连这个至今“丢失”了5年多的教师都已经不认识了。
仅仅是没有转正,连续十几年的“优秀教师”的称号真的就要化为乌有?在现实面前,某些政策凸显冰冷和麻木。
[样本] 优秀教师遭遇下岗
3月15日,张秀娟在这个保护全国消费者权益的日子里颇显无奈。说自己是一个教师吧,却早已经被迫离开了教师队伍;如果说自己是一个伪劣的教师被“打掉”了吧,可一兜子的荣誉证书却否定了这个命题的成立。5年多以来,张秀娟经常在检讨自己:是什么地方做得出了问题呢?
“民办”型的爱情
1986年,19岁的张秀娟高中毕业了。她也是东陵区古城子乡几年来惟一的女高中毕业生,“在那个年代,一个具有高中学历的女孩子是很让人羡慕的。”早在毕业前夕,村子里的小学因为教师资源紧缺,校长就到张秀娟家里做工作:如果考不上大学,就马上回村子里教书。
在张秀娟的世界里,农村女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在家务农,如果能够当上民办教师,就意味着有一天能够转正,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城里人”。于是,带着这个梦想,张秀娟通过乡里面的考试,开始了她的执教生涯。
张秀娟回忆说,最开始她接的是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很快她就适应并喜欢上了教学工作,工资是每个月35元钱,很知足了。1年以后,同为民办教师的赵金玉走进了张秀娟的爱情视线,只不过赵金玉的工作地点在东陵区五三乡南大甸子小学。张秀娟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有很多的民办教师在择偶上都是选择相同的标准,她们也戏称这种形式为“民办”型的爱情。
1988年,因为南大甸子小学师资力量不足,再加上张秀娟和男友之间的关系,张秀娟被调到五三乡南大甸子小学继续任教。有所不同的是,由于五三乡毗邻沈阳市市内,其工资待遇要远远高于东陵区其他的乡镇,张秀娟初到五三乡的工资已经达到了85元钱,比原来工资的两倍还要多。
但是,这样的高收入逐渐成为整个五三乡教师超编的一个最直接原因,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张秀娟等一部分民办教师的正常转正。
10年的优秀教师
张秀娟说,在刚到五三乡任教的那几年生活很幸福,夫妇二人的工资收入在当时还是很可观的。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沈阳市农村入学儿童数量逐年递减,民办教师队伍在10年时间里曾经有过数次震荡,一些资质较差的民办教师陆续被辞退,但张秀娟凭借自己的能力站稳了脚跟。
3月14日,原东陵区五三乡南大甸子小学主任陶平向本报记者证实了张秀娟的执教能力,并举例说,从1990年开始,每次上级评估学校的教学水平时,都由张秀娟代表学校讲课,而且每次评估的成绩都是满分。“张秀娟的教学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乡里所有小学教师的水平。”陶平说。
从1991年开始,南大甸子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就一直由张秀娟来担任。在那年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张秀娟所带的班级考出了全乡最好的成绩。从此,张秀娟在五三乡小有名气,并打破了民办教师不能获得乡优秀教师称号的传统,那一年,五三乡破格为她争取了一个名额。从此,张秀娟在该校六年级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
3月15日,当张秀娟把一大摞、数十本荣誉证书摆在记者面前的时候,记者不禁为之一震。
张秀娟本以为随着自己荣誉的增多、工作能力的提高,转正的梦想即将实现。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下岗梦魇不期而至
据了解,由于东陵区五三乡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较为发达,因此,部分乡镇的公办教师会想方设法调到五三乡来任教,造成了该乡公办教师严重超编,以至于张秀娟等民办教师缺少转正的机会。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