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杀母“尖子生”的悲剧世界

  • 日期:2012-01-16 10:13
  • 来源: 学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他坐在那儿,微低着头,说话声音很小,偶尔投来的稚气而羞涩的眼神里有很深的忧郁。

  景泰县春雨中学初二年级班主任王生军老师曾告诉我们:“他是我教过的天赋最高、学习最好的学生,将来考重点大学没问题。”

  他的同学们这样描述他:开朗,热情,从没与人吵过嘴打过架,谁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他都愿意帮助;他当过团支书,班上许多文体活动都是他组织的,他还有很多爱好,电脑,篮球,画画,写诗 ……

  然而,最终我们不得不把另外一幅画面与他对接时,难以置信。

  2002年4月6日晚8时,这个叫齐刚(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处为化名)的少年在家中杀死了他的亲生母亲。他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是他的亲生父亲,只是这一步还没有来得及做。

  “十六岁的风,十六岁的雨,十六岁的你我,带着十六岁的梦幻与迷离……”,这是出事前4个月齐刚写下的一首诗,现在,我们拿着这首诗在景泰县看守所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屋里与他面对面地坐着,横隔在中间的是一道冰冷的铁栅栏。

  我们把身子向前倾了倾,尽量靠近他,在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我们全力去寻找着,在这个少年内心成长的环节上,哪一根链条断了……

  “学习就像与爸爸谈判一样,考好了没事,考不好就会挨打”

  一谈到父亲齐登科(化名),齐刚的眼神格外暗淡。他承认,父亲曾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你要超过我!”

  在齐家出事的那间卧室里,当我们见到齐登科时,印证了他儿子的话。他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现为景泰县水电部门的一名技术员。显然他对孩子的未来的确有过很大的抱负。他给我们展示了多年来他给齐刚买下的各类学习书籍,他说:“这个人天赋好,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他身上了。我曾告诉他,我们的祖先有人做过清朝的太师,县志里都有记载,我的名字也被社科院的专门人才库收录进去,这些我都找来给他看过,鼓励他好好学习,要超过我,不要给齐家丢脸!”

  然而,在齐刚的感受中,父亲的理想恰恰成为他生活中失去自由与快乐的枷锁。从小到大,星期六、星期天他都必须留在家里学习,不能出门,功课做完了也不行。他不能随便与同学交往、交朋友。他喜欢画画,但除了上绘画课,他不能随心涂抹,因为这是不务正业。至于作业、考试,那是只能好不能差。一旦这所有的“不能”被冒犯,他必遭打骂。

  齐刚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他与一位同学一起做奥林匹克数学题,同学做出来了,而他没做出来,父亲把他狠打了一顿。小学六年级,一位同学考试没考好,心里不好受,给他写了一封信,被他母亲看到,大骂了他一顿,把信撕了,并不准他回信。有时他功课做完,忍不住在本子上画点什么,被父母看到,免不了又是一顿打骂。每次父亲打他,母亲都在一边帮腔助威。骂几乎成了齐刚接受父母教育的唯一方式。

  那个曾给齐刚写过信的男孩告诉我们:“他对我说过,‘我爸逼得太紧了,学习就像是与爸爸谈判一样,考好了没事,考不好就会挨打。我都不愿再学了’。”

  齐刚的“逆反”是以最“安静”的形式出现的,他挨打从不流泪,即使见了血,也绝不吭一声。他开始在星期六、星期天出逃,常常整夜不归。

  “我恨我的父母!开始他们打我,我还想可能是自己做错了,到后来,明知是错我也要做,我就是想要报复他们。”隔着铁栅栏,齐刚说出积郁心中多年的这些话时,沉静得像个大人。

  2001年11月,齐刚偷了家里的1万多元钱出走银川。他说,这一次想的就是不再回来了。一个月后,当他被一纸“寻人启示”找回家时,父亲把他绑在暖气管上用生火的铁钳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一只胳膊被打折了。当夜,父亲又命令他吃下10盒“龙泉”牌香烟的烟丝,他最终吃下多少记不清了,只记得烟丝嚼在嘴里咽不下,吐出来,父亲又逼他吃进去。第二天早晨,母亲又继续逼他连续抽下5盒香烟,不抽,就打。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