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创意无限,服务无限。
"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服务为核心,创新为动力,所以我们充满活力。"周放乐呵呵地说。
服务、创新、活力。中关村软件园在周放和她的团队地带领下,始终不渝地走着一条敢为人先的创新之路。
周放表示,园区的企业需要创新求发展,园区本身也在不断创新,以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中关村软件园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已经逐步形成,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服务促进产业聚集和产业发展的模式。
在周放看来,软件园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但服务是个太宽泛的名词,如果不能给软件园的服务准确定位,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与其它园区相比,中关村软件园的基础服务也不逊色。商务酒店、会展中心应有尽有,园区如同一个小城镇,拥有普通服务行业的一切。
周放定位的服务却是涵盖以人才培训、政策咨询、协会联盟等产业服务体系和以通信服务、增值服务、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体系以及全方位商务服务体系内容,并具有中关村软件园特色的服务。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周放尤其引以为豪的是中关村软件园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她说,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是一个开放高效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的服务与保障体系,目前园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以通信服务、增值服务及公共服务三大核心内容为主体的条件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包括了通信中心、数据中心、灾备中心、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协同开发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等众多服务资源。此外,通过以软件开发实验平台、软件测试平台、软件工具库等为代表的研发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也极大地提高了IT企业的研发效率。体系的服务范围已由园区扩展到整个北京市范围内的近千家企业。
技术服务的支持无疑是信息服务企业最迫切需要满足的服务之一,为了给企业提供更高品质的技术保障服务,周放和她的团队在这方面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这里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高标准、有特色、超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高度重视通信网络资源和其他市政设施的配套设计,同时还采用最新技术的规划设计理念以实现园区的环保和节能。这些,不能不让科技企业动心!
听说曾有一家国际知名的行业发包商在考察了中关村软件园后,放弃了外地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拍板进驻软件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看中了这里完备的技术支撑服务、在线服务能力及完善的产业服务,而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其实,周放和她的团队做的还远不止这些。她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企业其实就是技术与人才的合成体,依托人才,借助技术平台,实现产值。所以,人才的培养成为园区服务的又一个重点。
周放告诉记者,园区的企业迫切需要人才,可真正中意的却不多。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应聘者在学校所获取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脱节,而企业不可能再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重新培养人才。她打比方说,就像一个三角形,学校是人才培训的基础,就像三角形的底边,企业的人才需求却往往是三角形的顶尖,而中间最大的空白正是如何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的重要培训部分。
依托北京的人才优势,并借助园区对软件企业人才需求的把握和熟知,中关村软件园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制定了一整套从初级人才培养到高端技术培训的课程体系,目前已建成了拥有14间公共培训教室、3000平米人才实训中心,每年为企业稳定提供800人以上的人才输出。园区人才培训服务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而且让更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学子很快适应了工作实践的需求。当然,这也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又一条新的道路。而今,园区建立的人才服务平台、人力资源联盟等人才服务组织正在为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提供着全方位的服务。
周放高兴地说:"一举多得,各方共赢,何乐而不为?"
(三)
中关村软件园不是"官办",而是"企业运作"。
周放说,这是中关村软件园与其他一些地区的科技园区完全以政府管委会形式运作的管理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
中关村软件园是现代的国企公司化运营,所以,是一个能够让智慧完全释放的开放式全方位服务平台。周放形象地说,我们不是运动员,也不是裁判员,只是服务提供方,为企业和政府搭建良好桥梁的同时,努力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周放介绍,针对许多软件企业和政府沟通途径不畅的问题,园区面向入驻企业提供了政策咨询服务,协助企业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
更让企业感到满意的是,园区还为企业推出了一系列通过发展中介协会组织,促进产业发展的特色服务。周放说,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服务之一就是在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下,由中关村软件园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关村软件出口企业联盟、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协会、首都金融服务外包促进会等服务组织,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交流合作和宣传推广。
如何发挥协会作用,形成企业整体优势?
以IT服务外包产业为例,中关村软件园是我国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祥地"和"集聚区",园区内拥有被国际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称之为"服务外包一条街"。全国十大IT服务外包企业有6家是园内或协会、联盟企业,文思创新、博彦科技、软通动力等国内IT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均已在园区落户。原先这些信息与服务外包企业单枪匹马,无论是从技术竞争力还是从商务成本来说,都很难实现效益最大化。而通过外包协会和联盟,就自然形成了合力,不仅企业依托协会或联盟具备了更强大的接包能力,而且相互之间也由竞争逐步转为了共赢。欧美发包商以前更多青睐的是印度市场,现在已逐渐把目光转向中国。"我们的企业通过协会和联盟等组织,拥有了一个合力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在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树立北京软件产业的形象,打造中关村软件园的品牌,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同时,中关村软件园也始终致力于帮助园区企业推动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中关村软件园已与美、欧、日韩、印度等16个国家相关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并与芬兰科技园、韩国仁川、印度班加罗尔、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等10余个国际园区建立了友好园区关系。
目前,中关村软件园区及协会和联盟的外包企业产值和人员规模每年以近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软件产品出口及IT服务外包总额约占北京该领域出口总量的60%,成为北京IT服务外包的主体,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接包网络。
中关村软件园的成功探索的服务模式到底让谁受益?
"各方都受益!"周放笑着说,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对高科技产业战略规划的发展道路很明确,自主创新成为了最为重视的发展理念。我们在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企业也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添彩。仅仅中关村软件园的在园企业就已拥有知识产权1800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拥有了一大批国家级研发中心,这其中就包括了国家重点布局内的软件企业18家(占全国11%,2008年数据),北京创新百强企业5家。
"入园企业更是直接受益者,我们园区就是企业的'家',我们与企业荣辱与共,会不断为大家提供服务,助力大家拓展市场,高速发展。"
周放说,我们园区本身也在受益,我们探索实践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我们成为了信息服务企业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并通过服务的不断升级来帮助企业不断发展。
其实,从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中受益的又何止是这些呢?
随着中关村软件园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势必进一步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也无疑为国家聚集软件人才,创造就业岗位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到底能够有多大的能量,或许,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周放说:"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依靠创新发展的中关村软件园雄心勃勃,不仅占地134公顷的中关村软件园二期即将开工建设,而且正在构建以服务外包总部基地、国际市场交易中心、可控转移交付中心和高端咨询中心为核心的"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心"。
中关村软件园将始终努力践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充分发挥高科技产业基地的优势,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和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