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学子代表秦川将自己珍藏4年的利群阳光笔记本赠与学妹韩大地。 李海勇 摄
姐姐和弟弟相继辍学
他说家庭的未来系于自己一身
董晓峰,滨海中学,录取扬州大学。“我考大学是为父母争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再那么辛苦,这是我的心愿!”这是记者在滨海中学采访董晓峰时,董晓峰向我们表达的心声。这个9岁就上街卖蔬菜挣学费的男孩告诉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为了给全家盖两间栖身的房子,又舍不得找工人,就自己一块砖一块砖地搬运砌墙,太辛苦落下严重的胃病,母亲身体也不好,因为家里收入太低,每年姐弟三人交学费的时候,父母都要东奔西走去借钱,看到父母如此艰难又坚定地供他们读书,他时常感到对不起父母。董晓峰承认,从现实来看,辍学出去打工挣钱确实比上大学要“实惠”来得快,但却会辜负父母的一番苦心,“高考,是我唯一的出路,我一定要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姐姐推迟一年上学
就是为和他共用一份教材
徐腾,铜山县茅村中学,录取江苏警官学院。徐腾在5月初就打电话报名申请助学。因为贫穷,家里至今没有装电话,他是用公用电话打来的。1997年,父亲在一场车祸中离世,留下残疾的母亲和三个分别为七、八、九岁的孩子,母亲拖着残腿勉强种点地糊口。孩子该上学了,母亲想了个办法,让姐姐推迟一年入学,和他同年上学,再请求老师让他们同桌,这样可共用一套教材,省下一份书本费,即使这样,到初二时,因为负担实在太重,成绩优异的姐姐含泪主动辍学了,姐姐对他说:“你是咱家长子,振兴家业的责任比谁都重!”进入高中后,学费更多了,因为学费问题几次差点辍学,为了保证他顺利读书,弟弟也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家里的负担是减轻了,但徐腾心里的负担更重了,他强烈地意识到弟弟的未来,自己的未来,家庭的未来都系在他一人身上!
■记者感言:
永不放弃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永不放弃,这是所有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共同的选择,贫穷打不倒他们,却使这些孩子高昂起年轻的头颅,满怀雄心壮志,生活愈艰,志向愈坚。
当很多城市孩子拥有手机、电脑和网络游戏的时候,这群特殊的贫困生群体面对的,却只是家徒四壁的生活、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残缺的人间亲情。唯一能让这些家庭挺起腰板的,就是这些寒门学子让人刮目的成绩。记者发现,无论是在一处处四面漏风的简陋平房内、还是在一堵堵泥灰剥落的墙壁上,一张张代表贫困生成绩的奖状,始终高高悬挂在全家最显眼的地方,向人展示着这些弱势家庭强者的一面,也展示着他们的希望。
没有充满乐趣的童年少年,过着落后于时代潮流的生活,但这些贫困生却一样迎来了鲜花与掌声——他们用勤奋与刻苦、用成绩和实力,诠释着“责任”的含义。
这就是一群孩子别样的“90后”生活,缺乏物质,却同样精彩!(记者 郭小川 夏亚明)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