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身居寒门,脸上仍写满阳光。卢生 摄
病残父母每天起早贪黑让他懂得
没有文化,只会穷得更久
孙斧林,阜宁明达中学,录取吉林科技学院。“没有文化,只会穷得更久”,这是孙斧林申请报告里的一句话。
孙斧林的爸爸已61岁,从四十多岁就患有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自膝盖以下,皮肤肌肉不停地溃烂,站立不能超过一小时,为了孩子读书,父亲栽种了近一亩地的西红柿,每天坐在小板凳上侍弄这些西红柿,而挑水,卖番茄等体力活只能落在57岁,身高1.5米,体重不足40公斤的母亲身上,母亲一般凌晨三点钟就起床,将父亲摘下的番茄送到城里批给小贩,回来后再赶到十多公里外的一个私人工厂打工,用铁砂布给钢材除锈,工作量很大,但工资很低,因为她能吃苦,工作认真,哪怕只找一个临工,老板也会找她,这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父母的辛劳,孙斧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明白,决不能像已出嫁的姐姐一样中途辍学,姐姐当年为减轻负担停止了学业,事实上家庭状况并没有改变,而他坚持了下来,有朝一日他要用知识来彻底改变家庭的状况。
只因父亲生前的一番话
他苦练普通话报考广电专业
王磊,沛县中学,录取徐州师范大学。王磊是沛县中学高三(14)班的班长,校学生会主席,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在高二时毅然选择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传媒人,很多同学都不理解地问他,“王磊啊,你成绩不错啊,为什么要走艺术的道路呢?”每每此时,他只能以沉默来回答,他不想告诉太多人自己学习专业课的原因,除了自己和在天堂的爸爸之外,没有人知道他的想法。2006年的夏天,父亲的笑让王磊此生难忘,那年,哥哥考上了名牌大学,自己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那个夏天,父亲昂首阔步,见了谁都满脸的笑。父亲曾说过他有个梦想,希望兄弟俩将来能够学医或者成为一名传媒人,这句话,他和哥哥从来没有在意过。第二年,父亲患肝癌治疗无效去世了,家里不仅失去唯一的劳动力还欠下了一笔债务。爸爸走了以后,王磊强烈地想要完成爸爸的那个梦想,他在爸爸的坟前起誓,不管有多难,有多辛苦,他都会一步一步走下去。于是,他不顾一切地选择了广电编导专业,去挑战自己,因为他知道,要考这个专业,一定要有较好的条件,尤其要会讲普通话,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乡村的男孩,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他没有放弃,每天不停地练啊练啊。他的刻苦,让专业课老师对他十分的照顾,本来应该交1600元学费的,却一分钱都没有收,而且还给他很多的帮助,在考专业课去外地集训的时候,老师帮他垫付了来回的车费和住宿费,知道他舍不得吃好的,还经常请他吃饭。集训是去年11月份的事情,那天恰好是爸爸去世一周年的纪念日,触景生情,他哭了整整一晚上,一个艺术班的同学和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能坐在一旁默默地陪他,支持他。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