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可以看到,教师巧妙地借用学生习作和学生示范,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凸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活动效能。
2.抓住错误,巧做文章。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师生都难免会不经意地犯一些错误。对这些错误是当头棒喝还是熟视无睹?从另一角度看,只要动一动脑子,这些“美丽”的错误就会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生动鲜活的可贵资源。
因为这些错误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出现的,这些错误是学生遇到挫折、暂时失败的外在表症。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错误,分析错误,促使学生学会从错误这个“反面教材”中受到来自另一方向的启发;让学生明白,要正视错误,而不是回避错误,更用不着掩饰错误;只要你仔细研究错误,照样能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3.体验真实,激活思维。
如在第四课淅沥的小雨(一上)一课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外面下起了雨。后来在大家讨论如何运用学过的彩线连彩点的方法来表现雨景的时候,笔者就索性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雨、玩雨。多部分学生在走廊里站着观看雨景,而一些调皮的学生则撑着伞走进了雨中,或是张开了双手去抓雨,或是在雨中转着圈,还不断地欢呼着……
笔者一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一边启发思考、交流:雨随风飘落下来是什么样子?雨落在头上、脸上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由于适时而充分利用了天气资源,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异常活跃。学生作品中的雨点、人物及雨具等都生动鲜活、具体形象,整体水平较高。
4.因势利导,提升情感。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