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美术教学 > 正文

我愿意

  • 日期:2012-04-07 08:27
  • 来源: 学生学堂
  • 浏览:
  • 字体:[ ]
我愿意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小学 李 芳

 上周,我的公开课结束了。自我感觉良好,组内老师评价进步很快,听后心里美滋滋的……

 

新课标中指出美育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有了好的指导理念,课才脱颖而出,不拘紧。在《双胞胎》这课教学中,从创设情景的导课到直观的多媒体图片展示,再后来的小组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接着小组合作,多种评价,最后的拓展。我都是在短时间内理顺的,加上老师们的鼓励,课自然水到渠成。但后来静下心回忆本节课时,也有不和谐的音符跳出,其实我也茫然过……在此愿与同仁们进行交流商榷

 

一、时间问题: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讲到,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鉴别等等,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优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常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费脑筋的事情,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放开,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双胞胎》一课中,像关于对称图形讨论时,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点我要注意。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二、个体与整体的协调问题: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