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依照材料特性,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意接受准备学具材料。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在材料的创新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常见的油画棒涂色,橡皮泥捏制等表现技法不再吸引他们,对油画棒,水彩笔,蜡光纸,橡皮泥等常见材料也失去新鲜感。这时如果在高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千篇一律的使用这些技法和材料的话,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比如,我在执教人教版第十二册的《泥浮雕》一课时,考虑到条件限制,学校无法为每位学生准备制作浮雕的泥胚,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花钱自行购买的情况下。就要求六年(二)班的学生们用橡皮泥来制作,结果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工具,有带橡皮泥的同学上课情绪也不高,作业明显应付了事。甚至有许多同学反映这节课没意思。
经过思考,在六年(三)班上课时,我调整教学方法与制作材料,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块较大的橡皮擦。用学过的阴刻与阳刻的方法刻制自己的名字或喜欢的图形。结果该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带的材料齐全,甚至有学生自主创新,利用地瓜,萝卜等材料进行制作,效果非常好。通过两个班在学习积极性和作业效果方面的比较,可见材料的创新是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有的老师可能会误以为这里所说的材料的创新就是“奇特”,所以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很难准备的材料,或者花巨资购买,这反而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适得其反。简单的材料,哪怕是普通的白纸和铅笔,如果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动人的作品,那么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废弃物,如喝过的饮料罐,废弃的彩色包装纸,过期的报刊杂志,小纽扣等,其实这些废弃物都是可再加工利用的,都是美术课上的好材料,关键是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我的做法是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整理箱,平常看到漂亮有趣的材料都收集到箱子里,上课时就带到学校来,根据上课的内容,自己的爱好取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且还能和其他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这样的做法,没带工具材料的学生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创作的材料越来越丰富,最主要是养成废弃物再生,环保的好习惯。经常有学生兴奋地把口袋里的内容展示给我看:吴老师你看,这些糖果纸漂亮吗?这些彩色的吸管我不舍得扔……。于是我趁机引导:这糖果纸的花纹真漂亮,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呢?可以做成彩色的玻璃窗;那这吸管呢?可以把它变成小挂饰。看来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恰到好处地利用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执教人教版第一册《闪光的烟花》这一课时,我就发现有用画的,有用彩纸和毛线拼贴的,还有用花瓣拼出烟花的形状,选用的材料都非常符合烟花的特点。毛线、吸管、花瓣等等这些废弃材料在学生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创造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改变单纯以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唯一评价标准,侧重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所以我觉得,是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正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一种体现。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