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小学生为何不能留级?

  • 日期:2012-04-26 14:31
  • 来源: 学友共享
  • 浏览:
  • 字体:[ ]
近日,与中小学的教师闲聊时,知道一些省份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能留级。

在网上查了一下,也发现了类似的反映: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学习非常吃力,老是不及格,其实在二年级就感觉跟不上,老师也说孩子的心理年龄偏小。现在孩子很怕上学,老是被批评,心理压力大,我很希望能让孩子留一级,可是学校就是不同意。其实我认为对成绩差而又不笨的学生留级是必要的,没有一个好的基础,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进而混世度日,成绩越来越差。想问教育局:这样让孩子活受罪,为什么不能给留级?”

 “我是福建的一名小学教师,每学年初注册时总会遇到这种问题,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希望能让学生留级,可我们的校领导总是说现在要保证升学率,学生不能留级。我一直想不通,现在教育为什么不让学生留级,想当初我们念书时都把升级看成是一种荣誉,而现在升级却成了理所当然。学生留级成了难事,需要跑关系走后门,更有的是挖空心思的给学生留级。每个学生都能升级,真的是质量的体现吗?难道让那些想学习要学习的后进生留级,会给我们的教育拉后腿吗?”

对于学生为何不准留级,某一官方的答复是:“《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明确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不留级制度。小学毕业班的所有学生,不论是否达到毕业程度均升入初中。学生毕业成绩有不及格者,准予补考。”

看来,不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留级是真,家长和教师对这一规定存在抱怨也是真。

我不知道为何教育管理部门为何出台不准留级的规定,大致地推断:可能与中考和高考有关。因为初二或高二留一级,将有利于学生的中考或高考。如果学生都想在这一阶段留级,可能给教育管理带来麻烦。

如果真地出于这一理由,本人认为就有些矫枉过正乃至荒诞了。

学生的智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等速发展的。有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快,有些学生的智力发展慢,所以有“天才早慧”和“大器晚成”之说。从整体上看,在每一年龄阶段,学生的智力大致都遵循正态分布的原则。发展得好一些的,智力水平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平均水平,这叫超常儿童;发展得差一点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平均水平,这叫低常儿童。传统的智力测验,就是依据这一原则来计算智商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日益注意到传统智商概念的局限——它不能有效地预测一个人的后天发展。例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校读书期间测得的智商只有95,可他竟做了两届总统。于是新的智力理论纷纷出现,这包括:帕金斯的真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梅耶的情绪智力理论等。在这些智力理论中,共同的思想是:智力有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经验和自我反思三个成分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的智力成分在一个人的成就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后天获得的经验、自我反思能力将最终决定一个人是否取得成功;由于遗传的智力不受教育影响,因此学校教育的可为之处是培养学生的经验智力,发展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由于遗传的智力成分发展有快慢,经验的增加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也有快慢,这三者共同作用,就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有快慢,成绩有高低。如果强行让学习慢的学生与同学们“齐步走”,不仅会导致他跟不上,也会损害他的“机体”——学习自信心;反之,如果在他吃累的时候让他休息一下——留级,就可能很好地促进他的发展。

殊不知,两次当选英国首相、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曾在6年级留级,也正是因为无资格学习拉丁文而被迫重复学习了几遍普通英文,最终奠定了良好的言语基础。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申请苏黎士技术学院时被拒绝,不得不“复读”,也并未影响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学生在校学习速度慢、成绩比较低,并不意味着他永远掉队,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当大家朝着同样的目标前进时,学习慢的学生无非晚到一点;当大家朝着不同的目标迈进时,决定谁最终到达目标的根本因素不是速度,而是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反思。

给那些走的慢的同学一个留级的机会吧。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