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简释(2)

  • 日期:2009-05-17 08:5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明初沿置,不久即废。宰相。旧时以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为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辅助之意。但历代均有正式官名,其职权广狭程度不同,行使职权之方式也不同。例如,秦汉以相国或丞相为宰相,而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相国或丞相经常为一人,偶为二人。
     东汉司徒等于丞相,而与司空、太尉共同负责最高政务。魏晋以后,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以及重要的将军各官参预政务者均为宰相,随君主指定而任事,无定员亦无定名。隋唐定制,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侍射)为名义上的宰相。但实际上仍由君主特选他官加以同平章事之职衔,方为事实上的宰相。从此相沿,宋代遂直接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官称,与次一等的参知政事合称宰执。元代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中书令往往由太子亲王兼领,其下又仍设丞相、平章、参政等,甚至在外行中书省亦设此等官名。
     明初曾设丞相,后为加强独裁,防止权臣,废除丞相而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于是大学士又成为明代事实上的宰相。清代为防止内阁之泄漏机密,另设军机处于内廷,于是军机大臣又成为清代事实上的宰相。但清代仍沿旧称,以授内阁大学士为拜相,一般说来,由于君主独裁之加甚,宰相之权即随之而愈轻。相国。春秋时齐景公始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强大的卿大夫的世袭官职。战国时各国先后设相国,相邦,或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只有楚国,终战之世未设相,以令君为最高官职。秦代以后成为辅佐皇帝的最高职(参见丞相)。唐代以后多用作实际任宰相者的尊称,清代则专指任大学士者。 古代任宫授职的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辟:招聘授官。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