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可是,年轻的班主任能够马上进入角色的少之又少。“班主任”成了“焦头烂额”和“吃力不讨好”的代名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呢?
一、年轻气盛,脾气暴躁。
案例:小孙刚刚大学毕业,担任班主任后他就和学生“约法三章”,制订了种种班规班纪要求学生务必做到。但刚刚升入初中的小学生一开始还无法适应紧张的初中生活,两个星期之后,一个个就“原形毕露”了,相继惹出了不少麻烦。这让孙老师大为恼火,以至于本来可以平心静气解决的小问题,他也召开“批斗大会”,让学生们又怕又恨。到后来,很多学生对他的做法产生了抵触情绪,有时候为了报复他,竟故意惹出点事来激怒他。“我为这些孩子操碎了心,可是……”他至今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倒霉”。
处方:作为班主任,很多工作都是细化的。生气发火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班主任必须耐心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失误。如果是无意的,问题也不太大,那么稍加引导就可以了。如果问题比较严重,也要耐心讲道理,再给他一个机会。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会比打骂学生的效果好很多。
二、性格内向,不擅言谈。
案例:王老师平时很少说话,从来就是坐在办公桌前埋头备课批改作业。办公室里的教学交流,他也很少参与。在他任教的第三年,学校为了锻炼他,让他担任了班主任。这下可难坏了他,和学生谈心时,他比学生还紧张;班会课、家长会,他拿个草稿上去结结巴巴能念大半天。不到半年,在学生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他如释重负地“下岗”了。
处方:人的性格天生就各不相同。有的人善言,有的人好静。像王老师这种内向型的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多和同事与学生交流。只要肯开口,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知识浅薄,缺乏学习。
案例:刘老师是一名数学教师,上起课来精神抖擞,所带班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她有一个缺点,就是除了数学之外,其他一无所知。为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一次班会课搞活动,轮到她表演了,主持人让她说出四个跟鸡有关的成语,她涨红了脸,只说出来一个,很是尴尬。
处方: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某一学科的。全面的知识储备才能够让班主任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游刃有余。刘老师应该在平时多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只有博学多艺,才能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
四、思想落后,因循守旧。
案例:李老师是从农村考上师范大学的,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某市的一所重点中学任教。读书期间,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工作之后,仍是如此。对于学生中流行的一些新鲜事物,他一概不知。学生背地里都戏称他为“李古董”。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