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时,要满怀真诚与爱心,和学生坦诚相见,要主动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切实打消学生面对教师不敢吐露真言的疑虑,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问题的隐藏面坦然告知,班主任也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解决问题及防治问题再发生。记得,我的学生谢某某,一天让同学捎来这样的家条:“刘老师,对不起,我没有向你请假,今天下午就不去上学了,”请原谅我,我恳求你千万不要对我家长说,非常希望你等明天我来时怎么罚我都行,拜托了。刘老师,您能替我保守这个秘密吗?我相信您”。见此条,我心理咯噔一下,她干什么去了,留下这个条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明不上学的原因?还是你相信老师,老师也相信你,相信你能平安回来,相信……
第二天,她来上学了,我把她叫到我的办公室,和她平心静气地谈,我说:“看见你的条子,老师心里很害怕。怕你出事,你能平安回来,老师就放心了;你在条上写的不向家长说,老师也做到了;但老师还要批评你,你说呢? ”正是这种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她终于吐露了昨天下午去干什么了;也真正表示今后决不再犯,见其悔意已生,改错之心已下,我便顺势结束谈话。对她提出最后要求:“希望这种事不再发生,行吗?”之后,直至毕业,她没有再犯。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