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厌学的“心门”

  • 日期:2011-10-01 10:10
  • 来源: 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学生的厌学现象却仍然比较普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作为教育者的思考:我们是否找到了孩子厌学的“心门”?要知道,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的智力并没有多大关系。除了应试教育下学校、家庭强行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合力以及社会不良诱惑这些不和谐的外在因素之外,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欠佳,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内在原因。首先是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注意稳定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自我认识偏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遭遇失败,甚至家长的打骂、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以致他们认定自己是一个学习上的失败者,由此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这些都会对学生厌学症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要切实打开学生厌学的“心门”,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互动合作,除了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共同营造一个温馨、乐学的家园和学园。

    1、辅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和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及时想办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成绩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

    2、创设成功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学好的信心。老师和家长在教会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不失时机的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多给他们创设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对他们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维持他们学好的信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既要注意场合,又要把握好批评的语言,应以激励为主,尽可能地减少批评、责怪。

    3、指导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从而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学生思想活跃,早已不满足于课堂上的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实践学以致用来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这第二课堂活动正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特长也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课外活动就变得精彩纷呈,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也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