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要注意避免两个易犯的错误:一个错误是把管理规范与管理目标混为一谈,以管理目标代替管理规范,结果是对学生抽象要求多,具体措施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形成宽严不分的局面。这类失误多出现于刚执教或缺乏经验的班主任中间。另一个错误则是盲目照搬过去经验或别人经验,导致班级管理规范与班内主次矛盾相脱节,从而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须知客观事物是变化的,班内的主次矛盾也在变化,如果不根据新情况,及时确立新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规范,找出新的宽严关系的结合点,那就极易出现该严时宽,该宽时严的反常现象。
其次,从管理手段上看,严与宽的关系表现为制度化行为与非制度化行为的辩证统一。
严以奖惩制度为手段,班主任对学生奖和惩的行为一切都是按照奖惩制度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的,它显示的是一种制度化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根据制度和标准进行,比较注重制度上的原则性和执行上的公平性,可以说它是一种典型的理性化行为方式。与这种行为方式相反,宽则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显示出一种非制度化行为方式的特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班级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如果说制度化行为是对事不对人,强调对原则的遵守和坚持,那么,这种非制度化行为则是对人不对事,把对学生的爱护和宽容放到核心地位,带有浓厚的情感化色彩。制度化行为的准则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非制度化行为崇尚的则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严与宽在管理手段上所显示出来的对立,又以双方内在的统一性和互补性为前提。只严不宽,师生间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就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出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只宽不严,单凭学生的自觉觉悟则谈不上及时而有效地制止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发生。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双方才显出深刻的互补优势来:严在情感化方面的短为宽所弥补,宽在约束力方面的弱为严所克服。宽严结合使得双方优势和各自长处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施展,既培养了学生坚持原则,明辩是非的能力,又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和相互关系,从而使得学生在达标过程中,将外力与内力化合成一种巨大的加速前进的动力。
在班级管理手段上,要做到正确处理严与宽的关系,关键就在于做到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既重视班级制度化建设,同时又要加强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在这问题上,有两个常见的错误:一是迷信制度的作用,认为只要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纳入制度化轨道,且以奖惩作保证,就能把班级管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自觉配合,制度再严明也是无用,因为制度毕竟是靠人去执行的。许多“严师”治班的失败就在这里。由于忽视了情感教育,学生缺乏正常健康的心理品格,尽管制度非常严明,班内的突发事件依然很多。二是对教师情感教育的片面强调,迷信爱的力量能溶化一切,甚至不惜循私情包庇自己所偏爱的学生。这种做法实质上把宽混同于松。殊不知,宽是以严为前提的,没有严作基础,宽中所显示的爱必然是一种是非不分的溺爱。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