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初三的冬天,虽然学生的成绩还是不理想,我却有一种燃烧的感觉。
励志,点燃生命之火
“什么是真正的坚强?一艘由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制成的船是不是永不沉没?”我在一个早会上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前是四十多双期待的眼睛。
“会。”“不会。”短暂的沉默之后,班内明显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这艘船的结果出人意料,”我故作高深地卖了个关子,“参加首航式送行的人群没有等到它的归来,在它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它就永远地沉没了。”
我接着解释说,当船撞上礁石,如果它的材料有韧性的话,至多会撞出一个坑,但是如果它宁折不弯,就只能是破碎。这艘船毁就毁在它太坚硬了。
学生们又陷入了思考,这是在初三一次大考失利后我主持的一次早会,考试的结果虽在预料之中,但是谁都不愿接受,我更是这样。但如果一味地要强,对于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成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正在这时,《中国青年》刊载的一篇文章映入我的眼帘,正好借题发挥,派上了用场。
在汗水浸泡着的初三,我用励志的文章和故事,做成一个个“大力丸”,帮学生们树立了信心与勇气。《龙涎香的诞生》告诫我们要耐得住考验与痛苦;《企鹅的升潜》提示我们要学会克服自身的不足;行政长官曾荫权当年的应聘成功说明了勇气的作用……学生们在这日复一日的精神大餐中汲取了营养,完善了品质。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