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竞选:班级管理权分配的最佳方式(2)

  • 日期:2011-09-13 08:38
  • 来源: 网友网
  • 浏览:
  • 字体:[ ]

      1、 形式公平下班内管理权的分配
      我们说教育的外在形式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无奈选择,是因为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的情况下,必须找到一个外表上、形式上相对公平的标准,对受教育对象作一区分,以便“正大光明”地满足其中部分人的受教需求。将这一原则落实到班级管理权的分配上,由于班级不可能也不能提供如此多的班级管理权力职位,面对班级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需求,也只能设定一种形式上相对公平的标准对全体学生作一区分,使其中部分学生拥有这一权利,选举方式恰恰是其最为理想的形式。然而在选举过程中,标准的选定和对学生的区分本身又是一种选拔的过程,这与基础教育的目的----学生多方面潜能的挖掘,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背离。正是基于此出现了班级管理权分配的轮流方式,管理职位相对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时间分割,使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现实,由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转变为现实的平等,可以说它走到了形式公平下班内管理权分配方式的制高点。
      2、 实质公平下班级管理权的分配
      教育的实质公平观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以及实现这种价值的权利,教育公平必须以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教育策略,使每个个体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落实到班内管理权的分配上,它必然要求在对学生多方面个性特点综合考虑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进行班内管理资源的有效、平等、适当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管理方面的特有潜能。
      三、基于教育公平的班级管理权
      分配方式的思考
      教育公平既是形式上的公平,又是实质上的公平。单纯形式公平无视学生个性,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公平,而单纯的实质公司又难以走向实处,因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我们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个体,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是教育公平的务实之路。在班级内部管理上,我们力图满足班级中每一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锻炼自己的需求,而现实的班级中又不可能提供如此多的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权力职位。在认真分析教育的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并将两者结合的基础理论,我们认为班内管理权分配的小组竞选方式能够适应这一需求。
      1、 小组竞选方式
      班级管理权分配的小组竞选方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学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级,由小组通过竞选来主持班级日常管理的班内管理权分配方式。一方面,小组是根据班内管理职位的多少,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而形成的,这就相对地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育实质公平在班级管理权分配上的要求;再则小组通过竞选的方式获得班级管理的权力,既是教育形式公平在班级管理上的反映,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而且小组班委都有一定的任期,这就相对保证了全班每一小组在一定时期内都能切实参与班级管理。
      2、 小组竞选方式的组织实施
      班级管理权分配的小组竞选方式的组织实施是建立在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相对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并且班主任的合理指导贯穿始终。
      准备工作:从班级组建开始,班主任就应当让全班学生知道班内管理权小组竞选方式的目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办法,使其认识到参与班级管理对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班级管理对每位学生来说既是权力又是义务和责任。班主任应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对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特长爱好、家庭背景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根据班级能够提供的权力职位,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建班委:初次组建班委,应在小组成员相对熟悉与了解的基础上,各小组推举一名组长,在本小组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由其代表本组做班级管理竞选的主题演讲,小组其他成员可作简要补充,然后由班级全体成员进行投票选举(一般每人可选两个小组),根据得票多少决定由哪一小组对班级实施管理,小组管理都有一定的任期。(一般是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并且规定小组连任不应超过两届。小组竞选完成之后,“在野”小组的组长自动构成对“执政”小组的监督和提议委员会,作为全班成员对“执政”小组进行监督和提议的常设“机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