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班集体的基本途径
- 日期:2011-09-10 08:18
- 来源: 学友上传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建设班集体的方法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集体目标、集体活动、集体纪律和教师集体等几个方面。
一、集体目标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有关班集体的理论中,集体目标是作为前景教育来进行的。他把前景教育分为远景、中景、近景几个不同内容和要求的目标层次。所谓远景,是指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个总目标,以及一定时期的具体目标(如一个学习阶段——小学或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或是一个学年、一个学期这个班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目标等)。在实现远景目标的过程中,各个阶段上(如一个学期)要完成的任务属于中景。在近期的一段时间(如一月、 一周)内要开展的活动,做的事,这是近景。近景的目标都是很具体的。完成每项近景目标,都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情绪,获得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
二、集体活动
一个好的班集体,决不是在静止状态中形成的。当班集体基本形成后,也要依靠集体活动的开展,使班集体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寓思想教育于集体活动之中。
集体活动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学生的个性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没有活动,学生就缺乏交往,就缺少在活动中锻炼才干、施展才能的机会。
三、集体纪律
在班集体建设中,只有严格的纪律,才可形成统一的集体力量。马卡连柯认为纪律不仅是建设集体所必需的,而且是教育的结果。他指出,纪律不单纯是一种抑制性的东西,不是消极地去束缚人们的行为,而是鼓舞和激励人们为集体的利益而自觉地去战斗的一种力量。
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品质与纪律教育的关系。
四、教师集体
在一个班级里,除了班主任外,还有各科任课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等。他们应该以班主任为核心形成一个教师集体。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教师集体的话,那是不能培养出学生集体来的。
教育集体作为一种集体的教育力量而存在,其基本原则是:1.管教管导——班级里的每个教师都必须明确自己承担着双重任务,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又 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各科任课老师在教育方法、教育风格可以各不相同,但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彼此协调一致,否则,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力量。3.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建设班集体的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4.教师的集体主义原则——教师集体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修养和道德意识的一致。马卡连柯认为:“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相互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教师的集体主义正是维系教师集体的思想力量。
(摘自《云南教育》一九八五年第七、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