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管不了的学生

  • 日期:2011-09-10 08:18
  • 来源: 学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面对管不了的学生

转引自为您服务网:https://www.wsbedu.com/jia/shbzr.asp?wai=242

作者:徐铎厚 王秋萍

案例:
  升入初中的阿成,在分班时就遇到了麻烦:据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调查了解,阿成在小学阶段就是教师“管不了”的学生,分班时这几个班主任说啥也不要。学校领导很是着急,经过研究,决定将其分到第一次当班主任的王老师班中。遇事爱钻研,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王老师虽然也有担心,但还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为了搞清“管不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化策略,王老师专门走访了阿成的小学老师。她谈到,这个学生从来就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有时还影响别人,学习成绩差得没法说。不服从老师管理,甚至与老师顶牛,故意气老师。
  但阿成似乎对小学老师也耿耿于怀。他说,小时候管不住自己,父母又忙,晚上很晚才回家(父亲为出租车司机,母亲在个体玩具厂上班),没人管,玩时间长了,连晚饭也不吃就睡觉,根本完不成家庭作业。第二天检查时,老师就让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到教室外完成,而老师又讲新内容。就这样,不但原来的作业做不好,也没机会学新知识,学习越来越差。学习差,上课听不懂,无聊,就做小动作,有时影响别人,经常受批评,被罚站。有时想和老师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但看到从不正视我的老师后,到嘴的话又缩了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真的就成了“管不了”的学生。
  这既是“管不了”的原因,也是诚实的表现。从阿成的诉说中王老师看到了希望。
  入校后的阿成,不仅诚实,还爱劳动,做事认真、细致。王老师就故作武断地任命他为自行车管理小组的组长,并让其自由“组阁”,具体任务是在预备铃响前将本班自行车分类排齐。受到“重用”的阿成不负众望,能始终如一地干好这一工作。
  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逐渐改正。由于阿成基础太差,明显跟不上学习进度,上课有时听不懂,偶尔还做小动作。他虽然知道不对,但己经形成习惯,一时难以改掉。经过王老师多次谈话,并征求任课教师意见,果断决定降低其学习要求。只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尽量独立完成作业即可,其它加深、加宽的练习可以不做,但必须坚持课前预习,并经常指导预习方法。当然,开始之初的难度可想而知,但阿成逐渐从预习中尝到了甜头,积极性、主动性大有提高。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也能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问。由于能主动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做小动作的现象逐渐减少,管不住自己的毛病也大有改观。
    如今(初二),阿成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守纪律,肯学习,虽然成绩不很突出,但对学习充满信心,并且私下多次对同学:“我最佩服王老师!”

分析: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人被惩罚时,总会有一种自尊受损的心理压力,会出现摆脱惩罚,对抗惩罚的行为。小学阶段的阿成,仅仅因为完不成家庭作业,就被无情的推到室外,且形成恶性循环,以至成了有名的“管不了”,实乃是自尊心受到极端伤害的缘故。被推到室外的是阿成,推掉责任的却是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王老师却能从尊重学生人格入手,从点滴小事入手,发现优长,创造适宜发展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幸福。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就是要确实承认学生走向成人、走向完善的发展总趋势,而不能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抹煞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将来的能力。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成长乐趣来满足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奢望。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可教育性,要以发展的心态,看待学生的失误,帮助他们弥补失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其关键是找准突破口。表面看,阿成上课爱做小动作,如果紧紧是一味批评、指正,也许会一时有效,但更多的情况是“当面点头称是”,“过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师生都会失去耐心和信心,甚至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将学生打到另册。阿成在小学阶段的遭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王老师却看透了“爱做小动作”背后的深层问题,从尊重关心入着眼,从帮助寻找学习方法入手,激起阿成学习的兴趣,促使阿成在课堂上逐步从“无事干”向“有事干”转移。有事干的阿成,不仅渐渐对学习有了兴趣,还无意中改变了爱做小动作的毛病。润物无声,一举两得。由此看来,当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遇到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理解时,就会撞击出成功的火花,成功的欲望就会被燃烧起来。反之,就会变得缺乏理性,固执、叛逆,走到我们希望的反面。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