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有一次他的一名弟子行窃,被当场抓获,其他弟子要求盘圭禅师把此人逐出,但盘圭没有理会。不久之后,那名弟子恶习难改,又再偷窃,又被当场抓住,众徒再度请求盘圭惩治,哪知盘圭依然不予发落。众徒十分不满,联合写了一张陈情书,表示若不将窃贼开除,他们就集体离开。盘圭读了陈情书,把弟子们全部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高兴,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我要把他留在这里,即使你们全部离开也一样。”
热泪从那位偷窃者的眼中涌出,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读到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难免会遇到劣性难改的学生,可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他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在我们现代人眼里,盘圭禅师无疑是傻的,他是一个最笨的教育管理者,居然会放弃绝大多数好的生员,而去接受一个最差的生员;盘圭禅师也是一名最笨的教师,他不把精力放在能早出成绩、能提高自身知名度的“窍门”上,而是煞费苦心的去教化一个不值得教化的学生,多么迂拙!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