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作用
- 日期:2010-03-25 08:49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关于情感问题,西方某些演讲学家提出过什么“零度风格”。什么是“零度风格”呢?所谓“零度风格”(zerostyle),就是纯然客观,不动情感,不动声色,不表现说话人,仿佛也不理睬听众的那么一种风格。这显然是荒谬的。一个简单的道理,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零度风格”不适宜于演讲。因为演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可是,有些人的演讲、报告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听众对一些演讲听不进,除其它因素外,就在于演讲者没有或很少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当要唤起人们对某种人为的灾难采取同样态度和行动的时候,被情感支配的人最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唯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忿怒和忧郁。他们不了解,那种装着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不偏不倚,不痛不痒地朗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儿,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丝丝的人情味,这只能是掠过空中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所谓‘耳边风”,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情感,尤其是置身于热烈的场合中,其情感就更丰富而富于变化。不管演讲者自觉不自觉,只要他一登上讲台,就自始至终用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影响着听众。比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劳动观念、共产主义道德等,它们不仅仅有理论和知识的内容,也包涵着丰富的情感。所以,情感教育应是演讲者的目的之一。演讲者是否自觉地对听众进行情感教育,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每个演讲者应该把情感教育自觉地纳入演讲中,用美好的情感去陶冶人们的情操。不仅如此,情感的培养和思想教育也有很大关系。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时真理的追求。”我们经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情才能达理”等,都强调了情感对于听众接受思想的重要性。健康的情感可以激发听众积极的思想意识。它对于理性还不够发达,习惯于用形象和感觉来思考问题的青少年来说,就更显得重要了。如果我们亲耳聆听了斯大林的《广播演说》就可以知道,他那反击法西斯侵略,奋起保卫祖国的思想,是伴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播出去的。如果我们亲耳聆听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演讲》,也就可以知道,他那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追求真理、歌颂正义的思想,是伴随着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仇大恨和对李公仆先生的敬佩情感传播出去的。如果演讲者没有这样的情感,不仅不能唤起听众相应的情感,而且这些思想就不能有效地传播出去,也就不能引起听众对这些崇高思想的更加强烈的同感和追求。情感还可以影响演讲者的思维逻辑。情感与思维在发展中,往往是互为先后,相互促进。有时情感的激烈,引起思维活动的活跃;有时思维活动的活跃,激起情感的高昂,它们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协同并进。情感高昂了,思维活动活跃起来,就能收到接受知识的最佳效果。另外,一些情感,如美感、理智情感,都是在文化知识传授中加以培养的。如果忽视了这些情感的培养,演讲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就不能达到。总之,演讲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它牵涉到人们的诸种心理因素。一个杰出的演讲者,总是有着较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敏捷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又与演讲者的情感,关系极为密切。只有情感丰富而炽烈的演讲者,才能促进和推动心理诸因素发挥最大的效用。
反过来,这些心理因素又促进着演讲者的情感。这样才能使演讲达到成功。有的演讲家已离开人世若干世纪,但由于他把崇高而丰富的情感注入到演讲辞和他的声音中,那无声的和有声的语言,也仍然会保留着他真实的情感,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彩。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说》讲完之后,成千上万的听众眼含热泪。以后又铸成金文放在牛津大学,作为英文演说的典范。他的演讲的成功除了其它各种因素外,与他深挚而丰富的情感是分不开的。演讲者情感的价值,不只在于影响听众的情感和形成听众对于现实的态度,而且还在于他能激励和促进人们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演讲中情感的作用,是和思想教育的作用同等重要的。一个演讲者情感的丰富,适度与否,往往决定着演讲的成败。2.情感的来源 演讲要善于以自己热情之火感染听众,善于用自己的热情之火激动群众。但是,这种丰富的、炽烈的、火一样的情感来自哪里呢?它又受什么制约呢?古语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演讲者的情感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演讲者如果离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就无所谓人的情感。
大家知道,古希腊德摩斯梯尼的演讲是以其充满着爱国的激情著称的。他用非常富有情感的词句表达了保卫祖国、捍卫自由的决心:“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也应当为自由而战斗。”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啊!据说连当时马其顿的国王腓力见到德摩斯梯尼的这篇演说词时,也边读边说:“如果我自己听德摩斯梯尼演说,我自己也会投票赞成选举他当我的反对者的领袖。”德摩斯梯尼的演讲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威力和作用,就是来源于他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而这种情感的沃土,不是别的,正是希腊的现实生活,即那种面临马其顿入侵而遭受亡国和失去自由的危险的现实,唤起了他炽烈的爱国情感。所以,演讲者离开了沸腾的现实生活,没有对生活深入而且具体的体验,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演讲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火热的现实生活,是产生演讲者情感的沃土。同时,间接的生活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同样可以激发演讲者的情感。例如林肯1837年在斯普林菲尔德从事律师职业的时候,有一位在美国革命战争期间阵亡的士兵的妻子——一位年迈的寡妇,蹒跚地来到了林肯的律师事物所,哭诉一位抚恤金分发使在她领四百元的抚恤金时,竟苛索了二百元的手续费。林肯被这件野蛮的事实激怒了,他立即提出诉讼。
在开庭那天,林肯先追述了当初美国人民所受的压迫,激起了美国志士的同情,接着描述当年革命战争所经历的难以尽述的困难:锻铁谷所受的痛苦、饥饿、流血、牺牲等等,以加深人们对革命战争中倒下的烈士们的怀念之情。然后林肯突然怒指那个刁吏,痛斥他竟敢剥夺、克扣当年为国捐躯的士兵遗孀的抚恤金的半数!接着,他描绘了这个女人的身世,情感深沉的呼吁:“我所要问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援助她呢?”林肯这一席法庭演讲,以浓烈的爱憎情感扣动了每一个听众的心,使许多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诉讼胜利了。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演讲的情感不仅来自于直接经历的现实生活,也可以来自于间接生活。一个有志于从事演讲的人,总是能兼收并蓄,从各个渠道,培养、发展、丰富自己的情感。这样,他在演讲中,才能以自己的充沛情感,感染和打动听众。直接的生活,间接的生活,可称为演讲者情感的第一和第二源泉。而演讲者对生活感受的深度和广度,又决定了演讲者情感的丰富与否、强烈与否。一个生活面非常狭窄的人,一个孤陋寡闻、阅历浅薄的人,一个对生活缺乏浓厚兴趣、感受不深的人,他的情感是决不会深厚、丰富的。要想使自己的情感更浓烈、更丰富,就必须投身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眼界;接触各种人、接触各种生活,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而使自己的情感更强烈、更深刻。演讲者的情感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同时能够对现实起反作用。在《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一书中,马克思曾把情感和思想并列,把它归入“上层建筑”。其主要原因是它能够对社会生活产生作用。如面对侵略、面对失去自由的险恶现实,使德摩斯梯尼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把这种炽烈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演讲里,从而强烈地感染了广大的听众,使群情激奋,纷纷投身于保卫祖国的行列。又如林肯的法庭演讲,充满着扬善惩恶的情感。
一个演讲者的情感愈强烈,往往就愈能表达出现实生活的真实,就愈有感染力,其改造现实的作用也就愈大。然而,并不是随便某一种情感,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的。因为人们的情感不仅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积极作用或是消极作用。在我们看来,只有美好的、高尚的情感,即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同志的友爱情感等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才是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反之那种庸俗的情感,卑微的情感,甚至是兽性的情感,对人类社会只能起到消极作用和破坏作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演讲者情感产生的沃土,但它并不能全然决定也不能保证人们的主观情感因素完全相同。思想是情感的指针,思想决定着情感的性质,情感受着思想的制约。一个家庭、一个环境中的兄弟俩会有不同的情感,这是因为人对当前现实的每一个反映,都是同他长期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相联系的,都是同他的个性特点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相联系的。同时还因为各种情感无不受到人们的社会关系、利益和地位的左右,虽然是同一生活环境,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而对同一现实,有的人可能产生平淡的、卑微的,甚至反动的情感。这种不同倾向的情感,又是某种相应思想的直接反映,甚至成为某种思想的外形。古罗马统帅恺撤被以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为首的密谋者刺杀。布鲁图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在当众演讲中,以敌对阶级的满腔仇恨的反动情感,颠倒是非,招摇撞骗,疯狂地抵毁和辱骂恺撒是暴君,是独裁者。受蒙骗的听众当时还信以为真了。可是恺撒生前的执政官,安东尼也当众进行了演讲,他认为恺撒是伟大宽厚的君主,根本不是暴君,他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以无限怀念与崇敬之情,娓娓动听他讲述恺撒的功绩,并愤怒地指责布鲁图斯的忘恩负义和卑鄙阴险。结果,被他的控诉点燃了愤怒之火的听众顿时怒吼起来,发狂地向凶手们家中冲去。布鲁图斯和安东尼,同是对待恺撒一个人,同是很好的演讲者,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同,他们对恺撒情感也就截然相反。这就足以证明,情感是受思想支配和制约的。只有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才能有正确的、健康的情感,才能激发起演讲者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抓住生活中具有本质意义的事。同时,被思想指导的情感,反过来又能促使思想向深处开掘。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演讲需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注意情感而不注重思想,那就只能是违背生活真实地呓语狂言;另一种是只注意思想而不注重情感,那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教条说教。只有具备了完美的新思想,又有高尚情感的演讲者,才能使演讲获得成功。演讲者应当到生活的沃土中去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情感,同时,要善于把情感置于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发挥它在演讲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