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出来
- 日期:2010-03-18 10:06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当对方生气地反驳时,最好尽量让他说出他心里要说的话。想说服对我方意见始终提出反论的顾客,最好不要对他的每句话加以解释,而让他尽量说出他要说的话,我们就可以趁此机会抓住反驳的材料,这是说服这种人最有效的方法。有家鞋店老板非常懂得生意之道。当顾客滔滔不绝地说着时,他并不是那种善于言辞,而靠一张嘴说服顾客买下鞋子的人。不但如此,当顾客挑剔说:“这双鞋子的后跟太高了。”“这种式样我不喜欢。”“我的右脚比较大,很难找到适合的鞋子。”那位老板只是点点头表示同感,从来没有说出反驳的话。当顾客的话告一段落后,他只说了一声:“请等一下!”便转身走进里面,拿出另外一双鞋子说:“我想这双鞋子你一定会满意,请你试穿看看。”顾客便半信半疑地试穿那双鞋子,果然如老板所说的令他非常满意,于是高兴地说:“这双鞋子好像就是为我做的一般。”而买下带回家去了。尽量让对方说出他想要说的话,就等于是把他心中所想的全部显露出来,而丧失了对我方提出问题的回答资料,以后就会按照我方的意思进行。当情报被对方掌握后,就会处于不利的立场。反过来说,对于难以说服的对手,应该边看对方的反应,边慢慢将情报说出,如果一口气将所有情报公开的话,就等于已经向敌人投降了。遮饰弱点 对于罗嗦的话,应该先声明:“这样说好像有点罗嗦。”故意坦白自己的弱点,而反过来隐瞒自己。说服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能巧妙诱导对方的心理能源或感情负债,使对方承认我方的理由。说服者如果想扮演完善的好人角色,始终不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弱点,对方心中一定会筑起坚硬的防御工事,使得原来会收到效果的话,反而变得毫无结果。所以应该故作坦白说出自己的弱点,暂时让对方处于优势。假装坦陈自己的弱点,可以使对方的感情负债更重,相反的又可以隐瞒自己理论上的弱点,实际上,人都会特别注意他人的弱点,所以当对方要指责你的弱点时,自己先开口说出自己的弱点,对方便会把目光转向这方面的弱点。这种先发制人的手段,可以使自己的弱点不成为被注视的问题。可以用“我这样说也许罗嗦”而掩饰自己的罗嗦。例如说“我再说一次”虽然不至于完全打消对方感到话的重复感,可是至少可以减少。而先说一声:“我这种说法也许极端了一点”就不会让对方有极端的印象了。
始终要说:“好像……一般”的暧昧说法是这种技巧的要点。当你说:“我这样说也许有点罗嗦。”对方会反射性地回答:“不,不算罗嗦。”这就是人类心理微妙的地方。当然罗嗦或极端说法本身并不算坏事,问题在于说服者和被说服者对这句话抱什么样的感情,又如何将这种感情反映在说话的进行中。所以大家应该了解,虽是极微小的弱点,也会因为说话的技巧而成为有利或不利之点。虚晃一招 常有人唱高调:“为争论而争论”。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你想以雄辩、说理,使对方信服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以“自己意见、对方反对意见、自己反对意见”来争论,更是堆砌了对立僵持的关系,反而引起对方更多更有力的反驳。记住:当场对垒时是不宜争论的。只有把对方引至第二者的立场,才能见效。劝导一名不良少年,直接和他争吵,甚至骂他,打他,也没有用!我们不妨指责另一个不良少年说:“那孩子真太不像话,天天惹父母伤心,你有机会劝劝他好了!”这当然是虚晃一招,目的是要他自己劝劝自己,即使他知道了你的方法,也是激起他的良知的一种好方法。要想在争论中真正获胜,乃是要对方真正能采纳我们的意见。这个劝服不良少年的例子,可以广泛运用在我们生活中。前几年,全世界各地,有一度飞机经常失事,对经常外出旅行讲学者来说,感到威胁万分。有天在航空公司买机票时,有人开玩笑地向一位职员说:“这样常常失事,有天给我碰上了,可就糟了,我看还是自己开车子,长征讲学吧!”这位职员不以为然地说:“先生,这因为飞机失事是件太严重,太不寻常的事,所以难得一次便惊坏了旅客。其实,飞机出事的比率,比起中奖券还要困难得多,简直百万分之一都不到。”“奖券也期期有中呀!难道飞机失事也班班有!”“不可能,不可能,飞机引擎头几年,故障的概率更是相对的减少,正确地说,飞机失事比率十亿分之一都不到。”他充满自信地解释。他这样一说明,用数字一比方,镇定了,不安全感一扫而空,这乃是“数字”的魔术,给了真实感。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先生的利用数字魔术的心理诈战的高度技巧。很多很多人,都确信了数字。五年前在美国提供各种数字的“市场调查”公司,便有350家之多,而且,有 1005家大的工商业,其本身便设有调查部门。英国政治学家迪斯莱有过如此的名言:“谎言有三种,单纯谎言、令人讨厌的谎言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