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辩小红娘
- 日期:2010-03-16 10:03
- 来源: 未知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我国古代著名戏曲《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能结成伉俪,谁都知道是其中那个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红娘的功劳,在戏中红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拷红》这段戏。老夫人一见红娘,未说任何理由,就劈头盖脑断喝:“你知罪么?”聪明的红娘早在被传时就有预测,心中有数,她不卑不亢,沉着应战,以“红娘不知罪”为对,这是红娘在“投石问路”,试探看看老夫人究竟知道多少,能面对老夫人的责问“谁让你和小姐到花园里去的?”红娘先一口咬定“不曾去”,并且不甘示弱地向老夫人反问道:“谁见来?”当被告知有人证时,红娘知道不能再隐瞒,迅速改变策略,干脆来个竹筒倒豆子,把事情的原由经过一清二楚地摆了出来。红娘不慌不忙,款款道来:“那夜和小姐刺绣,听说张生病了,咱们就背着夫人去张生那里问侯。”老夫人迫不及待地问:“他说了些什么?”红娘说:“他埋怨夫人恩将仇报,害得他喜变作忧,故而生病。他叫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就来。”老夫人着急了:“她是个女孩子家,叫她随后怎么好?”红娘说:“我以为是什么好办法治好他的病,没想到他们竟成了亲。他们同宿已有一个多月了,你又何必一一细问。他们无忧无虑,情投意合,夫人您还是见好就收吧,常言说得好:‘女大不中留’。”红娘的答话,先着重叙述张生和崔莺莺结合的经过,实际上包含着巧妙的用心。
老夫人深深感受到覆水难收的严峻事实,但从心理上实在难以接受,于是就迁怒于红娘:“都是你这小贱人搞鬼。”这时红娘觉得暗示与正面劝说已不足以制服老夫人,于是她又变换战术,直截了当地反问道:“不是张生、小姐、红娘的过错,而是老夫人您的过错啊!”红娘出其不意地反守为攻,一下子把罪过推在老夫人身上,不由得使老夫人吃了一惊,不得不气焰顿减而又无可奈何地问:“怎么是我的过错?”红娘振振有词地回答道:“信用是做人的根本。诗经上说: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他能做些什么。当日孙飞虎兵困普救寺,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去贼兵,就将小姐嫁给他,张生如不爱慕小姐,怎肯恳切地献退兵之策?兵退安定,夫人却反悔前言,难道这不是叫失信吗?既然不肯成全他们的婚事,就应该赠以酬金,让张生离开此地,而不应该让张生留居书院,使他们孤男寡女,早晚有机会偷偷相会。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事发生。”红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老夫人的背信弃义,贻害善良,予以痛斥。继而又责备其对崔张之事处理极不妥当,因而埋下祸根。一下子杀了老夫人威风,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想见,这时候的老夫人已是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了。红娘察颜观色,不失时机地把话题一转:“所以目前夫人如果不息事宁人的话,一来有辱相国家风。二来张生施恩于人,反受其辱。三来告到官府,夫人先有治家不严之罪。”红娘的目的,是要成全张生和崔莺莺的婚事,故谴责老夫人只是手段,只要点到即可。目前老夫人面对的是如何处理张崔的问题。红娘则从夫人所可能采取的最恶劣的处置方式入手分析,从而三点结论,处处戳到老夫人的痛处。打起官司来,人尽皆知相府丑闻,岂不是威风扫地?红娘陈说利害,实际上已否定老夫人欲诉诸官府的方案,老夫人已是束手无策了。红娘再因势利导,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提出了一个老夫人不愿实行但又不得不实行的方案:“依红娘愚见,不如宽恕他们的过失,成全他们的婚姻大事,这样就抹去了相府上的污点,岂不两全其美!”老夫人已全面崩溃,不得不接受红娘的建议,但还不肯明确表态。红娘见状,又动之以情:“小姐是你的亲生骨肉,你为何要这样穷追不舍呢?”最后,老夫人不得不认可张生和崔莺莺的婚事。红娘终于以她出色的口才挫败了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