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借读费第一年

  • 日期:2013-05-18 12:09
  • 来源: 学生课堂
  • 浏览:
  • 字体:[ ]
 


  今年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收借读费的第一年,各中小学也迎来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高潮,随之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外来生增六成

  记者从市区四个教体局得知,目前四区仅一年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超过了三千六百人,比去年的两千二百多人增加了六成多。其中,最多的李沧区一年级学生中,借读生就达到一千四百多人,占全体新生的1/3强。据了解,李沧区某学校学区内新生仅有七十多人,然而由于外来人口相对集中,该学校一年级扩到了6个班,以保障借读学生顺畅入学。

  除了新生,各个学校还陆续有非一年级借读学生转入,人数大大高于往年。

  迎来“大龄”生

  随着借读费门槛的“拆除”,很多家长将孩子从老家迁到青岛上学,于是,今年就出现了不少八九岁的大龄新生,如何安置这些“大龄”新生成了学校的难题。

  一位老师向记者反映,他所接触的“大龄”新生中最大的已经10岁了,如何安置这个孩子很让人头疼,让从没上过学的他读高年级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让他和比自己小3、4岁的孩子在一起,对他和周围孩子都不会产生好的影响,更会引起这个孩子的孤独和自卑。转学孩子“水土不服”

  由于各地小学教育存在差异,一些原本在家乡上学的孩子来到青岛后,在学习上表现出了强烈的“水土不服”。市北区一所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今年学校转来一位原本在农村上学的四年级的孩子,后来老师发现,由于这个孩子的家乡在小学中低年级不开设英语课,这个孩子对英语的认识是一片空白,和学习了3年的同学相比,差距实在太大。可是也不能因此让孩子留级,但怎么让这个孩子尽快补上前三年的英语课程,老师们始终没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沟通、鼓励关爱借读生

  今年,四方区实验二小的外来生占到总人数的1/3,这是学校老师从来没有应对过的局面。校长林华表示,让这些孩子更快适应青岛的生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老师告诉记者,新生中有很多刚来青岛没多长时间,对整个环境很陌生,对学校和学习生活更陌生,显得格外拘束。于是学校安排高年级的学生与新生“一对一”沟通,带新同学特别是刚到青岛的同学了解学校环境,带他们参加和体验集体活动,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尽快打消对学校的陌生感和不适。

  今年,市南区指定了几所学校接收外来生,香港路小学就接收了三十多名。该校大队辅导员张蕾介绍,外来生是被分散在各个班,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本地孩子和借读学生的分化,让他们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今年学校特别为借读的孩子准备了“成长记录”,记录这些孩子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的进步。张蕾说,借读的孩子不仅要适应学校的环境,还要适应这个城市的环境,所以借读的孩子往往表现要比别的孩子内向和沉默,这就需要老师多鼓励他们。除了用“成长记录”记载他们的进步,老师们也会在平时教学里多挖掘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张蕾还告诉记者,其实老师们都觉得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有青岛孩子不具备的优点,比如泼辣、不娇气,让青岛孩子多接触借读生,往往能促进他们共同进步。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