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长(3)

  • 日期:2013-08-13 08:24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二、主要的教育形式。教育形式是什么样的?无形无意,不像学校有教科书,有正常的上课时间,有课程表,家庭里没有这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多是在无形无意的状态下传递给孩子的一些教育信息,比如你们在家刻意的给孩子讲一个道理,再过三天去问他,很少有孩子能记得清楚,如果孩子坐在那里吃饭,你们父母两个人在另外一个房间,似乎能够让他听到的声音去谈论一个事情,你们可以隔一个礼拜去问孩子,那天你们谈了什么,他会记得很清楚,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很多家长很累,累在什么地方呢?工作一天了,回家还要找一本书给孩子读一读,名人名言之类的,甚至坐在那里很严肃的给孩子谈一个道理,但是孩子听不进去。这个无形无意,是我们无意识中流露出来的状态,这是对孩子最清晰的家庭教育。
  三、任何一个家庭的机遇都存在一种发展的状态,因为孩子在长大,时间在流逝,我们也在慢慢的变老,这个发展的基础是家庭文化。大家对这个概念很陌生,家庭文化是什么东西?就像家里的灯一样,没有谁天天抬头看,但是回到家会自觉的打开,尤其是晚上的时候,就是它亮的时候我们很少抬头看,除了坏了的时候我们才去看,家庭文化就是这么一种概念。
  四、基本的构成是父性文化和母性文化。也就是说家庭文化里面有两个基本元素,也就是父亲要解读给孩子的基本内容和母亲要解读给孩子的基本内容。
  五、表现的形态。这样的表现形态就像老师上课的基本形式一样,上课铃一响,学生都要进教室,学生坐好,老师站到讲台上。家庭教育是怎么进行的呢?要看母亲的情绪状态,如果母亲的情绪状态不好,你给孩子讲得话再正确、再好听,孩子听起来心里面都别扭。目前母亲们管孩子最痛苦的不是没方法,而是自己的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有父亲的责任感,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责任,首先表现为丈夫对妻子的责任,这种表达够不够充分。这种表达本身就在散发着很清晰的信息给孩子。这是基本认识,我们需要了解一下。
  下面进入我要讲的智慧层面的东西。
  很简单的几个字,这几个字像几扇门一样,每个字背后都是很大的空间,今天来听这场报告,不要学会“你该怎么做”,首先我要问你们:你们脑子里面是否清楚,你们不该做的是什么?如果你天天做不该做的事情,再教给你两招应该做的,也没意义。
  “知止”——止、减、俭。停止的“止”,这个字有大学问,关于这个字有一本书,叫《止学》,你们有时间见到这本书可以买来看看,不是我写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写的,这个人在三字经里面提到过,他是文中子。我相信各位家长看到这篇文章里面的每一句话,你的心都会为之一振“原来是这样”。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不是说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做了很多你不该做的事情,停不下来。今天听到这个字——止,我们回到家,看到孩子在你面前有一些不良习惯的时候,你能不能收住自己不去干预。但这只是一个点,我首先让大伙儿反思更大的面是你不该做的事情有哪些。这个清晰出来,如果清晰不出来,不要去谈我该怎么做,我该做什么,如果这个不清楚,该做什么都是无效的。其实当不该做的事情,我们清晰之后、止住之后,该做的事情很少。
  我原来有一句话:教育需要我们做的并不多。整个教育的过程,我总结了一句话:三分的点悟,七分的等待,不需要忙活太多。“三分的点悟”学问在什么地方?在这个“点”上,你能不能够抓住这个点去动,如果不在点上动,这个动就是不该的,做事做不到点子上的人,他再忙、再辛苦,他的努力是徒劳的,甚至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障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教育的过程三分的点悟,我们碰触孩子的时候,我们的话要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的少说,但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心有所动,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我们的语言而开窍,开窍就叫悟,这是教育的过程中的第一点。为什么要“止”,教育需要我们做的不多,“三分的点悟,七分的等待”。我刚才提到我们深圳的家长的浮躁和功利的现实状态,你们非常缺乏的是等待的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句话:教育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你足够的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你谈不上教育。所以要知道“止”,当然这个字《大学》的七证里面提到过,“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七证这是求学的七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知,我们要了解,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了,现在的基本状态,我们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认知。第二个要做到的事情就是止,很多人把孩子教育得很费劲,很痛苦,很无奈,并不是因为他不去做事情,并不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太少,而是因为在错误的状态下,他不知道止住自己,把这种努力变成了对孩子的干扰。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