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暑假”动员会(20日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可见家长对孩子的重视。非常感谢大家把这个时间交给我。一转眼,又一个暑假来到了。记得一年级暑假前我曾在家长会上和大家分享了关于“让孩子爱上读书”的话题。一年过去了,爱上阅读的孩子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爱读书的孩子和不爱读书的孩子差距会渐渐拉来。而读书带给孩子的幸福感则要受益终身。童年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上了一道亮丽的底色。阅读的意义我不再重复,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不仅仅是阅读,还有一些工作中和家长共同得到的一些收获和启迪。因为话题较多,显得有些拉拉杂杂。不过归结起来只有一点: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作为一个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呢?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做做人。最成功的不是学习好,而是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这些好习惯也都是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得到的。所以今天特别想和大家共同来探讨怎样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幸福的底色。
(一) 帮孩子寻找最美好的地方。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
我们都希望为孩子找到一个最好的生活环境。上学了,家长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择校,希望孩子能在一个美好的地方学习和生活。那我们来思考一下,你心目中的好地方是什么样子呢?请你用几个词描绘心中的天堂。再用几个词描绘一下心中的地狱。
台湾著名的作家林清玄也和孩子做个这个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条线,左边写天堂,右边写地狱。我们看这个大作家是怎样和孩子互动的。
孩子心目中的天堂就这样呈现出来:花朵。笑。树木。天空。爱情。自由。水果。光。白云。星星。音乐。朋友。蛋糕。灯。冷气。书本......”
在游戏里,孩子们也同时写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地狱:黑暗。肮脏。灰色。哭泣。残忍。恐怖。恨。流血。丑陋。臭。呕吐。毒气......”
我于是对孩子们说:“当我们画了一条线后,就会知道天堂是具备了一切美好事物与美好心灵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人叫做天堂,有人叫做天国,或者净土、极乐世界。地狱呢?正好相反,是具备了一切丑恶事物与丑恶心灵的地方。那么,有没有人知道人间在哪里呢?”
孩子们说:“人间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中间的地方。”我说:“错了。”孩子们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我告诉孩子们:“人间不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刻就是住在地狱!”
如果一个人一直怀着坏脾气,住在肮脏的环境里,对未来毫无希望,就等于是地狱里的人。
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如果在很久很久以后,真的有一个地方叫天堂,应该也是为那些心里有别人的人准备的。
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我想说:孩子是生活在天堂中还是地狱里,这取决于你对孩子的引导。要引导孩子爱上自己学习的学校,爱上自己的班级,爱上班级里的老师和同学。如果孩子整天回家抱怨学校里的不好,同学和老师的不公正。那这个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一个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即使获得再大的成功也没有幸福感。在这里,不得不多花点时间谈谈人的心理感受中的“归属感”。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 重 的 需 要
社 交 的 需 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生 理 的 需 要
注意:这些需要是呈金字塔排列的,最下面的也是必须的基本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