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为人父母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2)

  • 日期:2011-10-23 10:10
  • 来源: 爱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教育专家关鸿羽为父母们介绍了通向孩子心灵的三条捷径: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心理;学会“心理换位”;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保持一颗童心。 
    美国学者尼赫茨曾就此调查了十万个孩子,他们对父母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十条: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随意发脾气。
  (三)不断完善性格   
    父母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拨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有一定自身修养的父母都有健康的兴趣爱好,用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和质量,如集邮、养花、养鱼、下棋、欣赏世界名曲、写字作画、打球等,从而引导孩子参加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塑造孩子美的心灵。孩子的兴趣爱好,来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强制,而应因势利导,促进发展。有条件的家庭,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倾向,陪送孩子参加艺术或体育专项训练班,使孩子学有所长。孩子喜欢参加的活动,就鼓励他坚持下去,从中还可培养孩子的韧劲和耐力,但是千万不要逼孩子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不考虑这门专业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这个闪光点上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发挥特长,如鱼得水;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完成学校的课业之余,都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特长班,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兴趣培训班,究竟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相信这是每位父母都遇到过的问题。我就自身的体会谈一点看法。
  首先,不能盲从。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不考虑这门专业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我认为还是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这个闪光点上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发挥特长,如鱼得水;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父母也会否定孩子,老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比,比来比去,就认为孩子确实不如别人,从而对孩子产生失望、抱怨的情绪,因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强求一致,追求整齐划一,那么就没有千差万别、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世界了。
  其次,别把父母的喜好,当成孩子的兴趣。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受条件限制,有些愿望没能得到实现,所以在为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遂的心愿。但是别忘了一点:孩子不是我们的翻版,他们身上有他们独特的潜质。孩子虽然没有绝对的判断能力,但是如果父母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肯定对某一方面有所倾向。我在为孩子选择特长的时候,也曾经走入这个误区。我自己很喜欢听古典音乐,特别是古筝,喜欢那种婉转幽怨的曲调,所以我想让孩子学习古筝,也觉得这个比较适合女孩子,但当我开始熏陶她的时候,孩子刚听了一会就对我说:“妈妈,我不喜欢听古筝,节奏太舒缓了”。听到孩子这样说,我知道勉强不来,我不应该把我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我喜欢的东西并不适合她。但我发现她乐感很强,身体协调能力也不错,所以我给她选择了舞蹈,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她自己也很感兴趣,两个月后,我的女儿就在舞蹈班里脱颖而出,我庆幸当初没有强迫她学古筝。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