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怎样看待孩子“不听话”

  • 日期:2011-10-24 10:04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一位家长曾这样对我说:“我的孩子特别听话,很懂事,守规矩从不惹事,对人有礼貌,做事比较认真,回家后能把老师教的东西告诉我们。可是,我们却发现这个孩子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好动,对什么事情都兴趣不大,总喜欢做我们为他安排好的事。他对没有玩过的玩具,没有见过的事和没有接触过的人总是躲躲闪闪的。即使别人把他的玩具抢走了,他也只是站在那儿眼睛看着不知该怎么办……我很担心他将来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也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他太活泼好动,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动动,试试,什么都不怕,您说我们该怎样管教他。” 关于孩子听话的问题使许多家长困惑,我认为教育孩子听话是对的,问题是怎样教育孩子听话,听什么话。 

  我们知道,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积累而获得的。成人要求孩子听话,是为了培养孩子懂得规矩,能够遵守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善于与别人合作,加速社会化的发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善于倾听成人有益的指教,可以使他们积累更多的经验,少走弯路,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益处的。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习惯于成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会提出疑问,即使自己对要做的事有想法和不同意见,也不知向成人表达。这样的孩子常常受成人喜欢,被称为乖孩子。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成人为他安排好的环境中,并完全按照成人的要求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则可能会形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很难独立自主。当他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就会感到恐惧,惶惶不安,遇到需要由自己去解决的事时,会感到束手无策。他们只会机械地模仿,不敢想也不敢动,只等着别人的指令和帮助。可以预见,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缺乏主见,习惯听人摆布,社会性发展差,难以适应、控制和改造环境。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中是很难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的。

  有些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反抗行为很反感。而对那些惟命是从、听话的孩子更为喜欢。其实孩子有时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不听从家长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家认为三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家长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在2-5岁儿童中挑选出同样数量的反抗性较强的和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快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所以对孩子的反抗行为,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既听话又能促进他们的发展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权利。说起儿童的权利,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其实儿童虽小,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他应享受有一个完整人的权利。他们有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生存和发展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也是对儿童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参与权是儿童生存、发展的具体体现。父母只有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利,儿童才可能获得发展。我们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棋盘上自己手中的棋子,可以任意支配,随意摆布。当您在培养孩子听话的过程中,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他们发表意见、表达感受、进行选择、表现能力的环境和条件,促使他们成为一个自由、独立、自主的行动者。在将来面对生活时才会游刃有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