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家教新观念:90后父母家庭教育的九大基本策略(2)

  • 日期:2011-10-03 10:00
  • 来源: 网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90后”一代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更加认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这说明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加自信,更加认可自身价值,对未来期望更高。但仍有一部分少年儿童情感脆弱,整日被焦虑、抑郁、烦躁、痛苦的情绪控制,难以轻松快乐地生活。

  特征二: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

  “90后”的价值取向和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均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科学家、教师、医生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目中最理想的社会角色和职业。

  特征三:重视维权但时常受限

  尽管部分孩子希望通过日记的方式与老师、父母沟通,但半数以上的孩子并不认为这是了解他们的好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90后”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认为这是“侵犯我的权利,不能这样做”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认为“很高兴他们有机会了解我”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特征四:喜欢学习但负担较重

  多数孩子喜欢到学校上学,课堂兴趣不断增加,但有半数多孩子对学历期待较高。虽然减负呼声一直较高,但“90后”一代的学习压力依然较大。他们写作业时间严重超标,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特征五:消费自主但习惯攀比

  “90后”一代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拥有的物品更加丰富,消费行为更加理性。高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追求名牌等消费行为依然存在。

  特征六:媒介环境丰富但容易失控

  看电视几乎成为“90后”每天的“必修课”,其次是图书、报纸和杂志等。和5年前相比,他们用于阅读书报的时间减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有了较大增加。

  特征七:亲子关系缓和但沟通不畅

  成人的权威地位进一步动摇,“90后”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父母对孩子多有过高学业期望,学习成绩是父母最关心的事。“90后”与父母的沟通令人担忧,彼此之间缺乏理解。

  特征八:渴望同伴友谊但矛盾较多

  同伴在“90后”心目中处于重要位置,是他们最乐于交往的对象,也是他们最重要的陪伴者。但父母和孩子的择友标准略有不同,父母对“学习好”这一标准的重视远超过孩子。

  特征九:亲近老师但对老师要求偏高

  “90后”一代与老师的关系比较和谐,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满意、欣赏、真情、关爱、宽容、尊重以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同时,老师身上的不良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90后”父母

  家庭教育的9个策略

  策略一:关心孩子的心灵快乐

  都说“90后”一代是幸福的一代,然而父母们有时会纳闷:为什么我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他却一点儿也不快乐?这是因为父母只满足了孩子的生存需求。

  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优裕生活条件,只是生理需求。这是最底层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建议父母们在关心孩子生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心孩子的心灵。

  策略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温暖的家是“90后”一代最重要的幸福标准。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富有的。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的成长环境。

  策略三:维护孩子的尊严

  “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父母要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