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有考生 > 正文

高考过后:家长要帮助疏导情绪

  • 日期:2011-09-19 09:39
  • 来源: 快乐学习
  • 浏览:
  • 字体:[ ]

    高考结束已经有几日了,有家长坦言,孩子现在轻松了,可是接下来还要填报志愿,丝毫大意不得,只要录取通知书没到,做家长的就还在持续的紧张中。

  神经紧绷、内心不安,这是一些家长从高考前、高考中乃至查分数、填志愿、等通知——这一系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有个别家长甚至因过度紧张而引发了过激行为。心理专家表示,家长适度紧张是正常的,但家长应学会通过正常渠道来疏导不良情绪、解决问题,避免产生过激情绪和过度反应。

  过激情绪之一:梦到孩子志愿没填好,醒来大哭

  郑女士的女儿今年高考发挥不错,估分之后感觉很有希望上一本线,女儿欢天喜地,可是郑女士依旧紧张不已。“光考得好还不够,还得报志愿报得好。报高了吧,明年就得从头再来;报低了吧又浪费分数,耽误孩子前程。这里头变数太大,我一想到这个就睡不好觉。”郑女士说,“也不怕你笑话,我这几天老是梦到孩子志愿没报好,在梦里头急得不行,有一回醒了坐起来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也觉得这个有点好笑,我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像小孩在开学前老是梦到作业没做完似的。但是不管怎么安慰自己,心里头还是经常不安。”

  郑女士的女儿表示,对未来不确定的事大家都会不安,但是她不希望妈妈担心到这种程度,“我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行了吧,好好分析一下近几年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自己再把期望值放低一点,应该没问题吧。大家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都会有些紧张,但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把自己弄得过分不安。”

  过激情绪之二:“晕考点”,翻词典让自己平静

  杨女士自己经营一家外贸服装小店,为了陪孩子高考,她原本打算暂时歇业,像其他家长一样在校门口等孩子考完。可是早在高考前她陪孩子看考点时,一感受到肃穆的氛围心就怦怦直跳。高考第一天上午,她还能坚持在考点外等孩子,但这之后她就让丈夫从单位请了假来接她的“班”。“我一看到考点就紧张,一看到别的家长紧张就更‘传染’我,坐立不安的,实在是坚持不下来了。”她说。

  据杨女士描述,回家之后她仍平静不下来,除了给孩子做好饭、备好果汁能让她稍稍安心,其他时间她简直不知道做什么才好。“后来我看见孩子的大词典,拿在手上挺有分量,心里不知道怎么的,忽然就感到踏实一些。”她说,“然后我就翻词典看,一看到好词就自我安慰说这是好兆头,这样心里才平静了很多。”

  杨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丈夫笑话过她,说她竟然“晕考点”,但他同时感觉,杨女士通过翻词典来让自己平静虽然是误打误撞,但确实是个不错的点子。“他跟我说,紧张的时候可以看看孩子的词典、书本,告诉自己‘考点就在这些书本里头,孩子都复习好了,能考好’。”

  过激情绪之三:恐噪音,排人墙拦车辆

  前几日媒体报道,为了让孩子在考英语听力时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部分家长在考点附近的交通要道上排成人墙阻拦车辆。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和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

  “我觉得家长排人墙确实属于过度反应。虽然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据我所知,交通部门和学校为了给考生营造安静的考试环境也做了很多工作,这应该足够了,就算有一点噪音也是低度噪音,不会影响孩子考试。相反,这些家长却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公共生活。”2008年大学毕业的程先生说。

  “如果我在那个学校考试,我就不同意我爸妈为我排人墙。一个是担心他们的安全;再一个我觉得会招人笑话,我都差不多是成年人了,爸妈还那么紧张我,像保护小孩似地保护我,没必要。”一中考生小刘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