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想把她捏成固定的模子,而是希望她自由和谐地发展”
2000年5月,雪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写了这样一段话:“家长读者:请给我们多一点空间,让我们更全面地发展!”是啊!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就硬是要先做一个模具把孩子放在里面,让孩子长成规定的形状呢?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是给孩子最好的路,他喜欢的东西,你改变不了;他不喜欢的东西,你也无法强加给他。在雪潜的有效时间中,有1/3的时间都用在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科技活动等方面。用雪潜的话说:学习的时候,专心地学习,哪门功课差,我就专攻哪门,学不好不罢休;运动时我放开干,争取拿他个名次;玩耍时认真玩,玩出个名堂。
她还真玩出了不少“名堂”。初中时,在基本属于“男生世界”的车模制作中,她得了市级二等奖;荣获1997年成都市直属三好学生称号;通过成都市自修英语考试二级;加入成都市银杏少女合唱团……高中时,学校要招无线电测向班,大家都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没人报名。她却报了名,她说:“我就想弄明白那是干什么的。”结果,她荣获1998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青年女子A组第四名,并被授予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她还通过成都市自修英语考试四级;所发明的“省心式菜篮”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荣获1999年成都青少年创造发明科学论文科技作品制作比赛一等奖;荣获2000年四川省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列五中学的6年中,她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校园活动,从节目主持、卡拉OK赛,到摄影、舞蹈比赛。当雪潜被作为一种现象报道后,一位记者作了一个统计,从初中开始,雪潜平均每两个月就获得一个奖项或证书。其实,我们心里太清楚了,女儿参加过的活动中,得奖的是少数,更多的是没有奖励和证书的活动,但她的能力却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电脑,是她自己“乱敲乱打”学会的;上网,也是她自己摸索着入门的;为学好英语口语,她自己到成都市“英语角”,“逮”到一个“老外”就是一顿海侃。托福成绩过关后,她自己开始在互联网上查找美国各大学信息,在4000多所大学中找出与自己情况及考分比较合适的60多所高校,她把自己获得的那些“值得一提”的奖项翻译成英文,其中包括自己的英文档案、简介等,之后,不断地向各学校发出E-mail联络;去美国领事馆签证时,她事先准备了50个问题,都是她自己在网上查找的,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好了答案,最后签证一次成功。
这一切都是一个不到18岁的孩子自己做的。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从小我们就鼓励她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不要事事都依靠父母。事实证明父母不应该包办孩子的一切,也不可能包办一切。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