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常用熟语精解并举例(3)

  • 日期:2014-11-29 10:21
  • 来源: 乐学堂
  • 浏览:
  • 字体:[ ]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而交楼标准与销售时的承诺无法兑现的问题则多数因为开发商在销售时的宣传广告过分夸大和美化了自己的项目。这样虽然可以使销售周期缩短,资金回收加快,但这种短期行为却为今后的交房酝酿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因为,‘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的。”(《北京青年报》2001/11/29)

  20.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谁谁再也不穿小鞋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张洁《沉重的翅膀》)“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穿小鞋’,经常停水,有你受的。”(新华网2004/1/6)

  21.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别闯红灯’,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体育健儿来说,同样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树立‘别闯红灯’的意识。”(人民网2003/4/17)“但不闯‘红灯’基本上就不存在特区,所谓的特区就是有改革的试验权,所谓改革的试验权就是‘闯红灯’的权力,在体制上‘闯红灯’的权力,改革就是一种违规,不违规就没有改革。”(东莞商务网2003/12/19)

  22.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个目标。“祥子明知道上工辞工是常有的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舍《骆驼祥子》)“在国民党统治下,经济凋敝,毕业即失业情况尤甚,于是在读书人里和在市民中一样,流行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的民谣。“(《世纪学人自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

  23.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听报告、看文件以及在新闻媒体中,常见某些领导干部‘打官腔’。”(《大连日报》2002/10/12)“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打官腔的,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打官腔。”(《人民日报》2003/8/12)

  24.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打‘水漂儿’玩。”(老舍《四世同堂》)“致富心切上了当四十万元打水漂。”(《云南日报》2003/7/6)

  25.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伏明霞:临阵又打退堂鼓”(《体育界》2001/11)“周先生,项目做了一半,你们公司就要打退堂鼓吗?”(《汉语熟语学习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26.打小报告。“学习委员在班主任面前打小报告,排挤他人以谋得班长的宝座。”(余秋雨《霜冷长河》)“告密又称作‘打小报告’,一度非常流行。”(《博览群书》2001/3)

  27.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公务员上岗先打‘预防针’”(《检察日报》2003/6/28)“先打预防针大学生热衷‘提前职业化’”(《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8/27)

  28.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每次对某件事物口无遮拦地进行炮轰完后,崔永元总是能够出人意外的打圆场。”(《青年时报》2004/1/4)“开会时,常常遇到老板不满意某位同事的报告或观点,或会议进行一半时,同事因意见不同而造成尴尬的气氛。身为与会者的你,该怎么打圆场,好打破僵局,继续进行会议呢?”(《粤港信息日报》2004/1/17)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