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以某一区域作为考查切入点的高考试题还有:2005年全国卷Ⅰ第39题主要考查了“印度尼西亚”的区域历史;2005年全卷Ⅱ第39题主要考查了“古代长安(关中)为中心”的区域历史;2005年全国卷Ⅲ第39题考查了“古代河西走廊”这一区域历史;2004年全国卷Ⅰ第39题:“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是“东北地区”区域历史题;还有2003年全国卷Ⅰ第37题“长城题”:列举汉武帝除修长域以外向西北地区开拓的重大事件,指出明朝中后期在处理蒙汉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列举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军侵略的一个事例。(此题主要考查了古代至近代以“长城”为区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命题趋势
区域历史专题是以地理和空间概念为中心,把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状况、经济发展、中心城市、文化特点、国际关系、现实问题等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归纳、系统概括而形成的主体内容,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考查的区域内容大多东北地区、西部开发、上海地区等等;考查的题型多样,以大综合试题为主。在内容上注意把同一区域的历史内容从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提取出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系统归纳。从命题趋势看,今后考查的内容要注意中部崛起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开发等为主;兼及世界重要的区域,如地中海地区、环太平洋地区、南亚、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是淮河流域、经济特区、长江流域经济、大运河区域经济、西南的成渝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城市中心经济区,以及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等。
四、备考建议
1、对区域历史专题的复习,首先要把中国和世界分为几个典型区域,然后按区域归纳、整理历史知识和问题,并把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概括区域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
2、结合近年的高考试题,选取典型区域,在进行史实梳理的基础上,依据高考的目标和要求,紧紧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在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台湾地区等区域的史实梳理时,要突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这一主题。
在对长江流域区域、东部沿海等区域的史实梳理中要突出这些地区在近现代史上的“近代化进程”,近代化的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先进化、科学化。
3、加强政、史、地三科的综合复习,区域历史专题是以地理和空间概念为中心,在复习中应把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状况、现实问题等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归纳。
五、模拟训练:
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2006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湖北的武汉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促进中部崛起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堪称古代世界青铜冶炼技术高峰的铜绿山古矿冶炼遗址和越王勾践剑等分别出土于鄂东及江汉平原;秦代竹简首次在云梦出土。
材料二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1889年)
材料三 武汉曾是一块热土,也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无论是在民主主义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