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化学教材阅读技巧(2)

  • 日期:2011-10-29 09:53
  • 来源: 中考网
  • 浏览:
  • 字体:[ ]

为了提高阅读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发现学生有疑难问题,如果属个别的当即给以辅导,如果属普遍性的可在课堂上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内容,以及找出解习题的途径。

4.“实验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适用于实验内容,采取边实验、边阅读的学习方法。具体的操作法是:先让学生阅读实验内容,然后亲自做实验。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再阅读与实验内容有关的课文,这样可以改变心中无数,手忙脚乱,不注意观察现象的不良习惯。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基础上去阅读课本,便于理解反应和操作的原理,便于解释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

例如,学习“酸碱中和滴定”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实验内容,然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去实验,最后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本,理解和解释整个操作步骤的依据。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学习,不但能提高实验技能,而且还能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通过阅读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论文式”阅读法

这种方法是为了撰写命题小论文而去阅读课本。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一周出一些小论文题。例如,学习“摩尔”时,出如何理解“摩尔”概念、摩尔在化学计算中的运用的题目;在学习“铁”时,出“谈不同价态铁的相互转化”这个题目;还有如:“盐与盐的反应类型”、“烃的衍生物同分异构体的推导规定”等等。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探讨和寻找论述的论据。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小论文。

这种方法比较适宜程度较好的学生,适合在第二课堂上进行,但要控制次数。

以上几种化学学习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宜搞成一个模式,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此外,课文阅读中还有一些经常使用的阅读技巧:

(1)联想。化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记忆的,不少学生一读就懂,一久就忘;一读就会,一多就乱。因此,读时要把课本中的知识尽量与生活实际挂钩进行联想,如读到“氧气不易溶于水”就可联想;不溶于水,那河里的鱼虾就活不成,如很溶于水,那陆地上的人和动物也难于生存。这样就把氧气能少量溶于水又不易溶于水的特点抓住了。

(2)摘句。如:“ 而总 只要认真阅读、

分析,就能清楚的看出:①是引言,②是论点,③是阐明内容。①与③都是围绕着②这个论点转的,②是中心句,要抓住它。阅读时如能对教材做这样的处理,就可把厚书压薄,便于理解记忆。

(3)连串。阅读时如果某一个论点分散在几句话中,应逐字分析,找出每句话中的关键字、词,而后把这些字、词串联起来。如“金属离子带正电,它的化合价等于几,就可以判断它带几个正电荷。”“细细阅读,不难看出,加黑点的字词就是每句话的关键。

(4)归并。有些化学概念离生活实际较远,从概念的文字表述

上又很难看出它的全部内容,课本往往在讲述概念之后,还要增加些讲“絮语”的话。如在催化作用后写道: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它在这个反应里起催化作用。……采取适当的催化剂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以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让学生从这段“絮语”中悟出这是说明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催化作用的实质就是改变工作效率。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