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思想品德优化课堂学习指导十七法

  • 日期:2011-07-07 07:5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1.故事启发法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将教材内容编制成相应的故事;采用“故事+哲理”的方式,使学生“晓之以理”。小学生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乐意听干巴巴的说教,只要你讲得绘声绘色,他们就听得津津有味;只要寓理于故事之中,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教育。2.榜样分析法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同学中的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的高尚品质的具体表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榜样分析,可以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具体化。3.诱导谈话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课文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提高道德认识。这种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上生气勃勃,学生能保持较大的注意和兴趣,对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唤起真挚而深刻的情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都有好处。4.情感陶冶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配合说理而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相应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加深对道德概念的理解。通常创设的情景,主要是课堂布置、音响效果和表情动作等。5.比较对照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从而使学生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懂美丑,提高道德评价能力。
     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对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效果更佳。6.参观访问法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去校外参观访问,获得直接经验,加深与巩固道德认识。这种方法不仅能以典型的事例补充口头说理之不足,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7.表演演示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和老师的直观演示,如运用贴绒、幻灯、录音机以及各种小道具,形声结合,配成动态故事。这种方法常用于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8.诗歌朗诵法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选编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歌,使学生通过诗歌朗诵的形式,借助语言手段,受到诗歌语言美和意境美的熏染,从而陶冶其情感、培养其高尚情操。9.格言启迪法配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格言、警句、谚语,让学生熟读和牢记,从而启迪智慧、提高认识。格言、警句简单明快,谚语凝炼优美,学生常作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10.人格感染法教师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文明的言谈举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直接感染学生。小学生好模仿,故教师若能身教重于言教,必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1.课堂练习法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逐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小学生往往心里想做好事,但在行为上却不知具体怎么做才好,必须“导之以行”,使他们不仅懂得应该“做什么”,而且懂得应该“怎么做”。12.一事一议法针对学生中发生的某一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明辨是非、提高认识、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对于恰当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养成良好的班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13.讨论引导法一些政治性较强、内容较深的课,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注意符合学生一般认识规律,教师提问题要具体明确、难易适度;注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难点处要做适当的启发引导。每个问题讨论结束时,要及时做出明确的结论,并可板书下来,以利于学生记忆。14.朗读体会法思想品德课不同于语文课,也不像中学的政治课,不能只注重知识,也不能单纯地靠教师讲解。教材中的故事,学生大都能自己看懂,可采用朗读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在朗读前,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不要上成语文的朗读课。15.游戏教育法课前,可根据班级实际,设计一组题目。上课前教师先朗读一遍课文。接着,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把写着题目的小黑板挂出来,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按题目进行思考。然后,通过游戏(如击鼓传花)让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出或答不好的由同学补充。这种学习方法,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16.想象模拟法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做创造性的模拟表演。学生可先两三人一组互相研究,练习表演当时的情景。
     而后,教师指名当众表演。在栩栩如生的表演中,在互相切磋、创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想象力、表达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17.“心理换位”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基于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需要,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状态,与他人、他物角色置换,使学生感同身受地去考虑、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实施“心理换位”,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①人与物换位。通过提供童话式的情境,让学生把动物、植物和云彩、石头等,也当成是有头有脑、有情感的东西,它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思想特点。②是让接受道德教育的“我”,与他人进行角色置换。提供现实或历史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英雄模范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小伙伴,以及故事和插图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弄清应当怎样做,区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以达到启迪学生良知、陶冶情感,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