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日期:2010-01-16 10:08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资源总量大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之一。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三位。自然资源丰富与否虽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由于我国各类资源总量大,使我国很多资源性产品能够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在世界资源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自然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齐全是我国自然资源的第二个优势。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南北跨纬度近50°,东西跨经度约60°,加之地形多样,气候复杂,因而拥有多种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居世界前列。此外,我国矿产资源品种多样,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当然,自然资源的优势还不是经济优势,它只是提供了我们发展经济优势的可能性,而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需要作出如下的努力:第一,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自然资源总量大和类型多是我国资源的重要优势,但各类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分布不均,各地资源结构不一,应选择我国的优势资源和资源的优势地区,并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才能使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第二,摸清各类资源的储量。应当加强地质勘探,加强深部找矿,加强非金属矿的勘探和开发,特别要重视那些销路好、销量大、产值高的建材非金属矿的开发。第三,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附加价值。目前,我国出口的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仍占相当比重。由于国际上原材料与加工产品的差价悬殊,因此应加强资源加工这一薄弱环节。如我国出口原油,又不得不大量进口石油加工产品,一进一出,十分不利。目前我国原油加工的增值率约为37倍,而发达国家可达100倍以上。这说明资源加工是我国亟待填补的薄弱环节。第四,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由于我国地质构造的特点,特别是多期成矿作用的反复叠加,造成我国矿床成分复杂,共生、伴生矿多。我国80%的矿产伴生多种有用成分,铜的1/4,金的 1/5,铅的 3/4是在伴生共生矿中,因此,要依靠科技,加强综合勘探,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有:第一,基本摸清地面资源,地下资源的勘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初期,我国一清二白,资源储量不清,为了进行经济建设,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源普查、勘探工作。
通过40年来资源考察,地质勘探人员的努力,我国基本上摸清了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储存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条件和问题,尤其在地质勘探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的矿产在我国都找到了,有探明储量的达148种,其中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潜在价值达10万亿元。由于我国经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资源开发型,因而科学地分析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不仅为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供了资源保证。第二,开发资源,整治环境,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地发展。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改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国家投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水、土、森林、草原、水域和各类矿产资源,并在大力治理大江大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国已整修、新建江河堤防20万公里,建成水库8.6 万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抗旱防洪体系,保护着数亿亩耕地和一大批主要城市,提供总供水量数千亿立方米,全国灌溉面积由解放前的2.4亿亩发展到7亿亩以上,并初步解决了边远山区、草原、牧区和沿海岛屿1亿人口和6000万牲畜的供水困难。我国累计开垦荒地5亿亩,改造低洼易涝、盐碱的中低产田2.8亿亩,提高了耕地生产力,使粮食单产和总产不断上升,保证了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49年到1989年,全国总计生产木材15.98亿立方米,建设四大森林生态工程,使全国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8.6%,增加到目前的12.89%,北方草地已开发95%,1989年饲养的草食牲畜1亿多头。近年来南方亚热带、热带山区草地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我国的水产业突飞猛进,1989 年海洋捕捞量为 1950年的9倍,淡水捕捞为2倍,海水养殖为50多倍,淡水养殖为35倍,渔业生产已进入人工集约化阶段。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证了40年来国家对主要矿产和能源、原材料的供应,钢、煤、原油、发电量、水泥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并使煤、原油、镍、锑、食盐、氟石、重晶滑石、铅矿砂、钨矿砂等资源产品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