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发北极
- 日期:2010-01-10 09:18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我国首次赴北极科学考察的勇士们,于1995年5月6日10时55分胜利到达北极点,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北极点上。在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点之前,翻阅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国人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唯独一个地方是空白,那就是北极,由于那时中国对北极还没有实质性的科学考察,就无法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现在,中国科学考察队已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北极之行,对北极进行了气象、冰情、海洋、生物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考察和记录,如定点钻取冰芯、测量冰层厚度、搜集水样和大气样品、分析冰层结构、生物含量和种类等,为今后更大规模地科学考察北极打下了前期基础。科学家对获取的冰样,将使用多种方法确定其年代。有趣的是,冰层和树一样,也有年轮,这是因为不同年份下的雪在累积起来时,有明显的分界面,所以,人们用肉眼就可辨别计算出距今几百年左右的冰样的确切年代。但到了一定深度,冰层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分层逐步消失,科学家就用计算机模拟下雪与累积过程,然后算出深度与冰样年代之间的关系。历史上的火山活动也有助于确定冰样的年龄。火山爆发时,喷出大量的火山灰进入了大气,又随着降雪来到了北极。因此冰雪成了记载地球大气历史的见证。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公元79年毁灭庞培古城的维苏威火山爆发,都在北极冰层中留下了它们的痕迹。科学家们从冰层中探索古代天气的目的是为了推知未来大气的变化。预计在今后的100年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进一步增高。“温室效应”将日趋严重。这对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会有什么影响,是需要人们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但是,据现有的科学考察资料分析,在北极的冰雪底下,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镍、金、银、金刚石等金属矿储藏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1/3,仅北美洲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就有 500~1000 亿桶,天然气储量达到 0.85万亿立方米之巨。这笔惊人的财富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
北极丰饶的生物资源同样引人注目。千百年来,在北极地区过着游牧渔猎生活的土著人,就是依靠北极的野生动物生存下来的。据调查,北冰洋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鲸类就有几十种,如北极露背鲸、白鲸、灰鲸、独角鲸、鲤鲸和须鲸等,都是商业价值很高的生物资源。而成群结队的海豹、海狗、海象等海洋哺乳动物在北极随处可见。北冰洋的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巴伦支海和挪威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之一,捕获量较大的有鳕鱼、蝶鱼和毛鳞鱼等。科学家们认为,如能对北极的生物资源加以保护,合理捕捞,这将是人类永久性的财源。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维系着一个庞大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约有500亿吨的碳储存量,这相当于大气含碳总量的 2/3。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气候严寒的北极地区,动植物尸体化解缓慢,是一个巨大的固体碳“储存库”。而最近的观测研究表明,北极某些地区现已开始一种“逆转”过程,即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一趋势与北极的温度上升是一致的。毫无疑问,这将会对威胁人类生活环境的“温室效应”和全球系统的变化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科学家们呼吁,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如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治,昔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冰洋将成为未来的永久“不冻海”。据科学家估计,南北两极冰层的消融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60米!这意味着全世界 90%以上的大城市都将淹没海中,可供耕种的土地面积也将消失 2/3,整个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是不堪设想的。为了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了合理地开采北极的自然资源,为了人类社会的前途和未来,人类向北极进军的历史终于掀开了新一页。1990年8月,在北极圈内有领海和领土的8 个国家(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前苏联)成立了非政府的“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该组织也包括了北极科学的所有领域,有地质学、冰川学、海洋科学、生物学、大气科学、宇宙探测、全球变化、环境监测和评估、人文科学和教育。各国科学家对北极的考察和研究,已经从海底到高空,形成了一种立体的框架结构。这标志着过去那种纯粹的探险时代和“各自为政”的考察时代已告结束,人类开始迈入了国际合作、科学地认识和开发北极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