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虹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索桥
- 日期:2009-10-23 09:0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位于云南省永平县岩洞与保山县平坡之间的澜沧江上的霁虹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索桥。霁虹桥处在我国古代通往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道”上,早已闻名于世。远在汉代派官将兵卒开发西南,曾称渡“兰津”,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兰津古渡为汉武帝时所开,至东汉时始设藤篾桥,元代改架木桥,名为霁虹桥。明咸化年间(公元1465至1487年)改建为铁索桥,它比四川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还要早200多年。到清代康熙年间对桥又加以重修。根据解放后有关部门实测,桥总长为113.4米,净跨度为 57.3米,桥宽3.7 米。全桥由18根铁索,底索16 根,扶栏索两边各一根,悬吊在两岸悬崖绝壁上的桥台尾部(桥台长约23米),桥底索上铺盖木板,桥两端筑有古朴典雅的桥堡,分别命名为“武侯祠”和“观音庙”蔚为壮观。霁虹桥自古以来就是由云南大理通往缅、印等国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者曾派 30 多架飞机妄图炸毁该桥,但因地势险要隐蔽,才使古桥得以幸免。古桥历为古代名人骚客所瞩目,他们在桥西悬壁上留下了许多题吟石刻,计有“悬崖奇渡”、“西南第一桥”、“金齿咽喉”等,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清代康熙皇帝,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来此桥观瞻。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古桥进行了加修,为澜苍江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及相互往来提供了方便,深受两岸群众的欢迎。霁虹桥由于建造历史悠久,又别具一格,桥址又选择在自然景观优美的险要位置上,所以闻名遐迩,吸收了许多中外观光者、学者和科研工作者前往参观、考察和研究。古桥既为我国探索古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又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