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岗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雕艺术宝库
- 日期:2009-10-18 08:0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处云岗村,故名。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前后经过42年,于太和19年(公元495年)才大部完成。造像工程延续了约30年,于正光年间逐告完成。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因工程浩大,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而称著,是我国最大的石雕艺术宝库。云岗石窟东西绵延1公里,依山开凿,有大小石窟53座,大小佛龛1100多个,造像51000多尊,造像最高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整个石窟群雕以佛教题材为主,有佛、菩萨、罗汉、金刚、力士、使乐天人等,栩栩如生。在第五、第六窟和五华洞中,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形像千姿百态,均为石雕艺术精品。更有盛者为16—20窟的昙曜五窟,是北魏文成帝请名僧昙曜负责开凿的。当时开凿的史实,在《魏书·释老志》中称:“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今大同市)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商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这五尊近17米高的大佛,个个形态端庄,气势雄伟,是这里石雕艺术的代表作。据说,昙曜五窟的五尊主佛像,是以文成帝旨令,按照北魏太祖(拓跋珪)以下五帝的尊颜雕制的。其中的一位,就是文成帝自己。整个石窟中的群雕,既有各种佛像,又有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古代各种乐器等的雕刻,形像生动,活泼逼真,大部继承了秦汉时的雕刻技艺,并巧妙地揉合了外来艺术的精华。这对隋唐及其以后我国艺术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史学界、艺术界誉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它对研究我国的古代艺术、宗教状况和中外的文化艺术交流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云岗石窟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财富和艺术结晶。但在解放前却无人管理,破盗者甚多,严重地损坏了这座文物宝库。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调拨了专款,对石窟进行了多次的较彻底的维修,并在周围进行了绿化,使这座艺术之林,重放光采。为使旅游者提供方便,人民政府兴修了通往石窟游览区的干线专用公路,还兴建了旅馆、饭店、综合商店、摄影部等设施。每年来此游览的中外宾客、观光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