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 日期:2009-10-09 08:2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青海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四周为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所环抱,东距省会西宁市130公里。湖面海拔3195米,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18.6米,最深处达28.7 米。矿化度为12.5~13.2克/升,盐度12.5克/升。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系断层陷落所成,成湖约于第四纪的早——中更新世。成湖初期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外流淡水湖,后由于新构造运动,湖的周围强烈隆起,湖水外泄“咽喉堵塞”,逐成内陆湖。到了近代,由于气候变化,给水量逐年减少,年降水量和入湖河流的总径流量共 40.34 亿立方米,而年蒸发量达70.76亿立方米,入不敷出,导致湖面逐年下降,含盐量和矿化度不断增加。据推算,再过100年左右,湖面将收缩到3500平方公里,届时的湖水的供给和蒸发将达到平衡,湖面才能停止缩减。青海湖历史悠久,有过多种称谓。《汉书·地理志》称:金城郡临羌塞外有仙海。即今青海湖。两汉、魏、晋时,又名鲜水海、西海、卑禾羌海、海,北魏以后通称青海。青海湖名称是近代才开始的,解放后才普遍应用。青海湖在蒙藏文史料中也多有记载,藏语称之为“错温波”,蒙古语称之为“库库诺尔”,皆为“青色的湖”之意,都是赞美青海湖的水色而命名的。汉唐以来,青海湖一带是历史上古羌族、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区,又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因而在湖区周围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湖东北岸今海晏县三角城,是汉代王莽设立西海郡城的故址;湖西北岸15里的共和县石乃亥乡,有吐谷浑的国都伏俟城遗址;湖东南40公里处有唐文成公主进藏时行馆所在地,后世称公主佛堂;湖中今海心山上,有唐天宝七年(公元784年)哥舒翰所建神威城,后改名应龙城遗址。湖西北部的鸟岛,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栖息着10万之众30余种鸟类,每年春夏季节,中外游人不断,为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湖中水产资源丰富,盛产裸鲤,俗称湟鱼,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湖滨地势辽阔,平坦,土地肥沃,宜牧宜农,湖北岸有省属青海湖农场,三角城种羊场,湖南岸有青海湖鱼场。青海湖是我国西北部游览胜地,也是盛夏避暑好地方。这里交通便利,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分别穿过湖的南北两岸,青康干线公路经过湖的东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