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地理百科 > 正文

土地的含义

  • 日期:2009-09-12 08:33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它不仅是人类栖息的场所,而且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生产资料的作用,也是工业、交通、城建、甚至矿业开发等部门的建设基地。特别是在近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生活水平的更高要求,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土地是一个综合的地理概念,根源于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的综合认识。人类开拓地理环境,首先接触到的是进行开发或建设的具体地段的自然特征。例如,农民种地,不能只根据该地段的土壤特点来安排作物的种植,还应考虑地貌部位及相应的气候条件、地下水状况、排灌条件和其他生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即必须考虑该地段的整体自然特点。
     又如,人们在建筑房屋时,不只注意地基承载力,还要综合考虑影响建筑物采暖、通风、照度的小气候条件,以及决定地基承载力的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决定工程处理措施和工程病害的坡度、地面破碎程度和外力地貌过程,影响建筑物周围绿化的生态条件等。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搞好生产和建设不能只注意某一自然要素的特点,而应考虑该地段的综合自然情况。这样便形成对土地的综合认识。尽管这种综合认识最初还不够完善,但后来逐渐成为现代科学概念的思想基础。关于科学的土地概念,一般认为,土地是地理环境(主要是陆地环境)中由相互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组成,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具体来说,土地概念包括下列内容:1)土地具有一定的综合自然特征。这主要取决于其组成成分相互作用所体现的整体性特征。2)土地是具有一定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的地段,其规模随土地等级的大小而不同,在空间上彼此存在一定的镶嵌组合关系,即地域结构关系。3)土地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4)土地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除具有自然属性外,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因此它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利用和改造。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土地科学。它主要研究土地的自然特征、生产潜力、利用状况、及其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土地自然特征的研究主要涉及土地的分级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地的质量评价(分等)的研究。有关土地分级、分类的研究属于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内容,我国习惯称之为土地类型学。土地利用方面主要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土地规划和管理属于有关土地资源的应用研究内容,也属于农学的研究范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