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地理百科 > 正文

古老的都江堰怎样日新月异?

  • 日期:2009-08-10 07:38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有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已经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战国时代的李冰父子带领着人民修建的。岷江从终年积雪的岷山发源,上游坡度很大,水流很急。一流到成都平原的灌县附近,地势突然平坦,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石块沉积下来,淤塞河道,常常造成洪水泛滥。另外,灌县城西南有座玉垒山,挡住了岷江的去路,使岷江以东的一大片地区无水灌溉。都江堰工程十分浩大。工程的主要部分,一个是在灌县城外的玉垒山上,凿了一个口子,叫“宝瓶口”,为岷江打开通道;又在岷江江心修筑了一个分水鱼嘴,下接两条堤,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外江是岷江的主流,下游修了许多渠道,既能灌溉,又能排洪,内江穿过宝瓶口,通过下游修建的走马河、蒲阳河、柏条河和千万条大小河道沟渠,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自流灌溉成都平原上的大片农田。为了控制灌溉用水,在都江堰下游的内外两江之间,修了平水槽、飞沙堰,内江水量过多的时候,可以越过飞沙堰泄入外江。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技术水平,的确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二千二百多年来,这项工程一直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到清代还能灌溉农田三百万亩。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工程年久失修,灌溉面积下降到二百万亩。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对都江堰的恢复和发展十分重视。
     1953年建成了“人民渠”,以后又打通了龙泉山,凿了七公里长的隧洞,建成了黑龙滩大型水库,整修了旧渠,开辟了六万多条新渠,使岷江水从平原流进了岗峦起伏的川中丘陵地区,灌溉面积扩大到八百多万亩。1974年4月,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江节制闸胜利建成。这座高十二米、长一百零四米的钢筋混凝土大闸,电动节制水流,使都江堰在排洪、灌溉、运输和供水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完成后,灌区面积将扩大到一千一百万亩,一个横越岷、沱、涪三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将以更加宏伟的规模出现在长江上游。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