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的主要特征
- 日期:2009-07-24 09:1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亚洲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大陆型动物区,它与澳大利亚和南美洲海洋型动物区显然不同。亚洲有些动物分布地区很广,如狼、狐等几乎大部地区都有分布。亚洲动物数量多,种类也多,但特有的高级动物群的种类却很少。哺乳类中仅有一目(两种猫猴)及四科(树鼩、跗猴、长臂猿、猫熊),而且这几种动物又多集中在东南亚。亚洲的面积虽较南美洲大一倍多,但动物群系却比南美洲略少。亚洲动物和北美洲与非洲之间有密切联系,与澳大利亚的动物联系极少。亚洲和北美洲几乎具有同一的苔原动物种属(如驯鹿、北极狐、北极熊、海豹)和亚寒带针叶林动物种属(如麋、獾、貂、熊、狼、狐、松鼠等)。
亚洲与非洲迄今仍以苏伊士地峡相连,在红海形成以前,两洲更是连成一体,加上现在的气候、植物等条件,都使非洲动物有可能向西南亚、中亚和部分南亚发展,同样,亚洲动物亦有可能进入北非,例如狮、豹、跳鼠、豪猪、野雁等,就是两洲共有的动物。西南亚曾有过稠密森林的古地理环境,这对亚非二洲之间森林动物来往也是有利条件,现在分布于东南亚的狐、猴、象、犀、鹿和孔雀等,即可说明这一点。今日阿拉伯南部的动物,仍属于东非动物亚区。亚澳之间动物联系很少,仅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的动物具有两洲间的过渡型。一般论亚澳之间生物的分布,系以华来斯线为界,在苏拉威西岛和龙目岛以西为亚洲型动物,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为澳洲型动物。亚洲动物界主要分为全北区和印度-马来区二大动物地理区,其中全北区的面积很大,但动物种类反不如面积较小的印度-马来区多。
这主要由于:1)亚洲的全北区没有热带森林和热带草原,景观比较单一,且不适于动物发展的地区广大(如荒漠、高原、苔原等);2)本区曾受冰期影响,有的动物已经绝种,是比较年轻的动物区;3)本区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和北极苔原互相连续,变化不大。印度-马来动物区,远离冰川中心,北有高山屏障,故迄今仍保存有第三纪的种属,成为亚洲最古老和最繁盛的动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