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与海底面貌(2)
- 日期:2009-06-19 17:46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正是在这个分界处,地壳由于不同的地质结构而发生巨大的裂缝,出现了一系列狭长的深渊——海沟,它是洋底最深的地方。这一地带地壳至今仍在强烈活动,地震十分频繁,火山不时爆发。目前大洋中已发现20多条海沟,它们大部分在太平洋,深度一般在 6000m 以上,有的超过 10000m。西太平洋边缘的海沟有 10条之多,都与岛弧伴生,如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汤加海沟等。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m,为目前大洋已知的最深处。东太平洋边缘的海沟紧靠相当于岛弧的大陆上的山脉,如中美海沟、秘鲁海沟、智利海沟等。洋底是大洋的主体,占海洋总面积 80%左右。洋底的起伏形态与陆地一样,十分复杂,但其排布呈现一定的规律。在各大洋的中部,都有一条高峻脊岭,它们虽然走向曲折,但彼此相接,全长约 80000km,贯通四大洋,一般统称为大洋中脊。这是陆地上任何一条山脊所不及的。最壮观的是大西洋中脊,宽达1500—2000km,约占大西洋面积1/3,相对高度约1000—3000m,巍然耸立于洋底之上。
它的位置居中, 距东西两岸几乎相等,山脉走向作S形,与两岸轮廓一致,“中脊”之名即由此而来。大洋中脊也是火山活动带,露出海面的火山成为岛屿,太平洋中部就有很多这样的火山岛。大洋中脊的两侧,便是广阔的大洋盆地,海深一般有 4000—5000m。这里分布有纵横的海岭,林立的海峰,孤立突兀的海台,平缓隆起的海底高原,它们将整个大洋盆地分割成若干个海盆。海盆底部特别平坦,称为深水平原,在大洋盆地中分布面积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