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以及宇宙中有许多更大、更亮的恒星,它们表面都具有很高的温度(太阳表面约6000),表面的化学元素不断地发生热核反应,产生比氢弹还要剧烈得多的核爆炸。伴随着这些核爆炸会产生高能光子、电子等许多其它的粒子流,它们以极高的速度向四面八方辐射,形成了宇宙射线。1905年9月3日诞生的美国科学家安德森就曾专门从事过这种宇宙射线的研究,并因此发现了许多新的粒子。首先是1932年,他及合作者在一个偶然的探测中发现了正电子,证实了狄拉克的理论预言,伦敦皇家学会把它誉为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而后,他们又从宇宙射线中发现了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的质量只有105.7Mev(即 1.88×10
-28千克,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
2,质量和能量是可以换算的),比一个核子小得多(质子或中子质量约为1000Mev),但比电子质量(0.511Mev)又大得多,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把它们命名为介子。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介子很多,分别叫做π介子、k 介子、μ介子等,而安德林所发现的介子正是μ介子,它是带电的,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正象正电子是负电子的反粒子一样,μ+介子也是μ−介子的反粒子。研究还表明,μ介子是不稳定的,能发生衰变,衰变成电子及两个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中微子),其衰变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一步测量表明,μ介子的寿命只有 2.2×10-6秒,比读者眨一次眼还要短几十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