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理 > 物理百科 > 正文

色散现象的早期研究

  • 日期:2009-06-27 07:04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色散也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最引人注目的是彩虹现象。早在13世纪,科学家就对彩虹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德国有一位传教士叫西奥多里克(Theodoric),曾在实验中模仿天上的彩虹。他用阳光照射装满水的大玻璃球壳,观察到了和空中一样的彩虹,以此说明彩虹是由于空气中水珠反射和折射阳光造成的现象。不过,他的进一步解释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教义,继续认为各种颜色的产生是由于光受到不同阻滞所引起。
     光的四种颜色:红、黄、绿、蓝,处于白与黑之间,红色接近白色,比较明亮,蓝色接近黑色,比较昏暗。阳光进入媒质(例如水),从表面区域折射回来的是红色或黄色,从深部折射回来的是绿色或蓝色。雨后天空中充满水珠,阳光进入水珠再折射回来,人们就看到色彩嫔纷的景象。笛卡儿对彩虹现象也有兴趣,他用实验检验西奥多里克的论述。
     在他的《方法论》(1637年)中还有一篇附录,专门讨论彩虹,并且介绍了他自己做过的棱镜实验,他用三棱镜将阳光折射后投在屏上,发现彩色的产生并不是由于进入媒质深浅不同所造成。因为不论光照在棱镜的那一部位,折射后屏上的图象都是一样的。遗憾的是,笛卡儿的屏离棱镜太近(大概只有几厘米),他没有看到色散后的整个光谱,只注意到光带的两侧分别呈现蓝色和红色。笛卡儿的棱镜实验1648年,布拉格的马尔西用三棱镜演示色散成功。不过他解释错了。他认为红色是浓缩了的光,蓝色是稀释了的光;之所以会出现五颜六色,是由于光受物质的不同作用,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
     17世纪正当望远镜、显微镜问世,伽利略运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星辰,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激起了广大科学界的兴趣。然而,当放大倍数增大时,这些仪器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象差和色差,使人们深感迷惑。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在图象的边缘总会出现颜色?这和彩虹有没有共同之处?这类现象有什么规律性?怎样才能消除?这时,牛顿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他的老师中有一位数学教授名叫巴罗(Isaac Barrow,1630—1677),对光学很有研究。牛顿听过他讲光学,还帮他编写《光学讲义》。牛顿很喜欢做光学实验,还亲自动手磨制透镜,想按自己的设计装配出没有色差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个愿望激励他对光和颜色的本性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