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数学百科 > 正文

陈景润的故事

  • 日期:2009-09-18 08:4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陈景润叔叔的故事。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叔叔在攻克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因此,他的名字就和“哥德巴赫猜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什么叫“哥德巴赫猜想”呢?1732年德国的数学家哥德巴赫发现的一个规律:凡是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质数)的和,即“1+1问题”。例如,12=7+5,28=11+17,等等。哥德巴赫对许多偶数进行的检验都说明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后来有人验算到三亿三千万这样大的偶数都说明是正确的。但是对更大更大的偶数呢?哥德巴赫猜想也是正确的。不过猜想应该证明。但是要证明这个猜想却很难。哥德巴赫把这个猜想告诉了大数学家欧拉,请他来帮忙,但是欧拉一直到死都没有证明出来。这个难题传遍了世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两百多年过去了,“哥德巴赫猜想”仍没有被证明。
     解放前陈景润叔叔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听到了曾经在清华大学教过书的沈先生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沈先生讲了以后,有的同学嘁嘁喳喳地讨论。陈景润叔叔呢?他没有笑也没有说,却把摘下皇冠上的明珠的美好愿望埋在心窝里了。从此,他学习更加勤奋,1953年陈景润叔叔以优异的成绩在厦门大学毕业了。他先在北京当中学教师,后来又调到厦门大学研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的数学名著,写出了质量很高的数学论文。他的论文得到了许多老前辈数学家的称赞。特别是华罗庚教授对他的研究成果更为赞赏,鼓励他继续前进。在华罗庚教授的建议下,陈景润叔叔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搞研究工作。他在精通英语、俄语的基础上,又自学了法语、德语。他在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后,开始向“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进军了。就在这时候陈景润叔叔忽然病倒了,医生给他开了一张又一张的病假条要他休息。可是他不肯休息,仍然在埋头钻研。每天从早到晚,甚至连节日、假日也不停地工作。他的手总是握着笔在一页又一页的草稿纸上计算。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