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数学百科 > 正文

拨乱反正,走上正轨研究的阶段(1977年至1984年)

  • 日期:2009-06-30 08:1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文革”结束后,教育战线这个重灾区,拨乱反正的任务非常艰巨,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首先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刻反思。1977年党中央十分重视教材和教法的建设和研究,把它作为整顿教育的紧迫任务来抓,并在原教育部的领导下,迅速组成班子,进行教学大纲和通用教材的编写工作。
     1978年2月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草案)》,1978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册《小学数学》课本(试用),并在全国统一使用。后来用三年时间出齐了十册课本;80年代初我国又编成了两套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人教社版和四省市版课本),供六年制学校使用,并有中央教科所、北师大教育系、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华中师大教科所等编的实验课本,先后开始进行实验。全国各地在贯彻《大纲》和使用新课本的同时,开展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验,逐步地使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走上了正规的道路。
     由于我国提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由于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智能水平。为此,小学数学教学和实验研究,明确提出: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一般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肯于思考,善于思考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纪晓村老师从1981年至1984年所写的文章和研究总结,反映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这一时期的成果,如《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智力活动》、《上好练习课,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尝试》、《鼓励学生“多思善问”》等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